atbaatba火車頭上。
“張師傅,辛苦了”
李愛國接過本子檢查一遍。
看到氣壓表的升壓有點慢,卻也在合理范圍之內,行車時間到了,便帶著劉清泉和老鄭上了火車。
爐膛內的火苗攢動,司機樓內很熱呼,跟開了暖風機差不多。
李愛國將帽子摘掉,掛在側面掛鉤上。
拉響喇叭,接了調度單子,開著火車頭來到了京城站。
乘務組今天的工作也很繁忙。
白車長和張雅芝他們除了要招呼乘客們上車,還得給車廂做保溫措施。
忙碌一陣子,火車正點出發。
最開始李愛國還沒覺得。
列車剛駛出京城,進入了慢上坡路段,就感覺有點不對勁。
氣壓表上顯示的氣壓一直升不上來。
列車是靠蒸汽驅動的,氣壓不夠,就跟油車沒油,電車沒電差不多。
“老劉,你也去幫老鄭添煤。”
李愛國盯著氣壓表,當機立斷下達了命令。
劉清泉本來還有些不以為然。
131次列車是載客列車,不是運貨列車,一般不會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
出于對李愛國的信任,還是站起身來到了老鄭身旁。
填煤也是個技術活。
鍋爐燃煤室爐門的開合,也是利用氣缸風力推動鞲鞴。
開爐門,填煤,關爐門,輟煤,再開爐門,填煤這些往復的動作必須一氣呵成。
劉清泉是老副司機了,也是半個司爐工。
在爐門張開的一瞬間,歘的一聲,將一大鍬煤濕漉漉的煤,灑進了爐膛里面。
剛鏟了一鏟子煤,他就覺得不對勁。
“李司機,爐膛里有焦疙瘩。”
李愛國心中一凜,大聲吼道“趕緊清理老鄭,上鉤子”
焦疙瘩是煤炭沒有完全燃燒的產物。
有這玩意壓著底火,爐膛內的火肯定不會旺。
老鄭找來一根五米多長的鉤子,跟劉清泉相互配合,花了好大一會功夫,才算是將焦疙瘩扒拉了出來。
哐。
掉在地面鐵板上,李愛國瞅了一眼,足有人頭那么大個,躺在地板上冒著灰煙。
隨后,劉清泉和老鄭又從爐膛內扒拉出五個焦疙瘩。
擺成一排溜,個個冒著熏人的焦炭味道。
劉清泉罵罵咧咧“咱們是客運列車啊,上煤組的那幫家伙,怎么整這些劣質煤坑人。”
“不一定是劣質煤的原因。”
李愛國總覺得不對勁,只是這會想不明白,只能讓劉清泉注意爐膛,要是遇到焦疙瘩,第一時間扒拉出來。
等火車頭回到機務段,送到整備車間,讓專業師傅檢修一遍。
在隨后的行車過程中,因為爐膛內的火一直燒不旺。李愛國不得不把汽門開大一點。
劉清泉和老鄭兩人忙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總算是穩住了汽壓表指針不斷下降的趨勢,勉強將汽壓穩定到14千帕。
當然,李愛國身為老司機還有幾個招數可以用,
比如啟動自動加煤機和借水。
只不過這兩個辦法都有弊端,所以只能讓劉清泉和老鄭辛苦一點了。
131列車此時冒著濃濃的黑煙、喘著粗氣、慢吞吞地行進,就像是一頭沒有填飽肚子的老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