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目標t34坦克,李云龍來了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為了保障共和國國防工業體系的科技研發制造能力,部委機構機械工業部系統組建了八個機械工業部。
然而工業體系的布局就像是一塊不知道客人身材的布料。
縫出來的褂子老是不合身,大了裁剪改小,小了加布改大。
八個機械工業部在發展的過程中,經過數次分分合合,海、陸、空、導、電等整個國防工業紛紛獨立出來。
民用機械、電信、船舶工業、兵器、坦克、航空、航空、電子、兵器、船舶、航天。
再加上后來短暫的八機部。
至此,國內軍工行業的體系已經基本全部成型。
當年國內外環境復雜,為了保守國防工業發展的機密,八個機械工業部的部屬軍工企業,除可以對外的廠名外,一般都是以34位數字代號或信箱編號對外公示行文的,具體地址有的屬于秘密或絕密。
距離京城一百多里的周口店西山峰附近就有這么一座工廠。
信箱上寫著5411的字樣。
他們行走在小路上,操著不同口音邊走邊談,就像是在出早操。
國營5411廠在四幾年已經竣工了,肩負著著神圣的使命――為國家生產高射炮和高射炮炮彈。
吉普車的后座上。
看樣子,應該是要拿去進行測驗,李愛國從帆布袋子里取出早就準備好的文件遞過去。
陽光逐漸升起。
王先科今年已經將近五十歲了。
畢業于金陵兵工專門學校造兵系,1947年赴老美進行技術考察,1949年回國,曾在山城第二十一兵工廠擔任總工程師職務。
它歸屬二機部管理,位于偏遠的荒郊野地里,大院子圍著,沒掛牌子,只有一孤零零的信箱。
在使用雷達指揮的時候集群射擊具備更高的殺傷效率,擊落了大批老美飛機,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線廠是在六四年,在“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不曉得它什么時候打仗。”、“我們要準備打仗”等等指示下,而在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下建造的工廠。
它生產的55式37毫米高射炮,是我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高射炮。
國營5411廠內,“工字樓”、“灰樓”、“八角樓”和“大車間”里,進進出出著各級首長和眾多技術人員;
辦公樓、住宅樓和生產車間前,都有衛戍區的哨兵站崗。
清晨的國營5411廠,廠院內只有兩種顏色。
“出操”的隊伍,人數逐漸減少,大兵們進了生產車間,研究人員回到了研究室。
北面跟老美打完架之后,王先科響應上級號召,放棄待遇優厚的總工程師職務,來到國營5411廠研制新一代高射炮。
李愛國斜靠在車窗前,看著外面的情形,心中涌出了無限激情。
所以,國營5411廠就成了二幾部內的重點工廠,跟位于包頭的“綏西勘測隊”一起肩負起研制59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任務。
大禮堂、食堂、醫院、幼兒園和澡堂等設施一應俱全。
每到周末,在大禮堂和廣場上,經常放映“內參片”和其他露天電影。
這里是一個獨立于外界的小世界,無數有志之士在這里用青春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咔持一聲。
在電話總機班、門診部和俱樂部內,還有年輕女兵,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個男同志。
一種是大兵所穿50式軍服的蔚藍色,一種是研究人員所穿中山裝的灰色。
這時的他們,不再是原單位院務部、科研部、政治部和軍務處、器材處、情報所的領導和研究員;
不再是西北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兩廣縱隊的戰士。
一直到進到了廠里面,李愛國才被允許拉開簾子。
一位身穿制服的同志走過來,拉開車門,笑著說道“司機同志,請您在這里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