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機務段工人李愛國同志,從傳統食物炸馓子中得到了啟發,發明方便面我們要認真學習李愛國同志從勞動中來,到勞動中去的精神
三月十八號的人人日報上刊登出李愛國的專訪文章。
文章中詳細敘述了李愛國發明方便面的詳細經過。
并且號召人民大眾要像李愛國一樣,在勞動工作中利用自己的智慧為建設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文章位于頭版的右下角,足有五百多字,一經刊登立刻引來了強烈關注。
也有記性好的群眾想起了前幾天的那個同樣登上日報的紅色旋風。
同樣是機務段工人,同樣叫做李愛國這是一個人啊。
李愛國跑得快,又會做方便面,還會開大火車,被譽為小姑娘們的完美丈夫人選。
一時間,有不少小姑娘找來李愛國的地址,準備寫一封情真意切的情書。
但是,她們卻在文章中看到了一個女同志的名字陳雪茹。
文章稱陳雪茹是李愛國的賢內助。
小夫妻攜起手來共同搞研發,是革命婚姻的典范,這讓那些未婚小姑娘頓時泄了氣。
她們都覺得陳雪茹的命太好了。
炸馓子誰不會啊憑什么陳雪茹能獨占火車司機
陳方軒也看到了報紙。
看到女兒的名字出現在日報上,這個老裁縫老淚縱橫。
“光榮啊,咱們陳家祖墳上冒青煙了。”
他當時便派大嫂把陳雪茹請了回去。
陳雪茹正在街道辦工作,見大嫂火急火燎的回來,還以為發生了什么事兒。
她急匆匆的跟著大嫂回到裁縫鋪,看到陳方軒抱著一張報紙蹲在地上,小臉上寫滿問號。
大嫂將報紙揮得嘩嘩作響“雪茹,你上報紙了哇,你可是咱們老陳家,第一個登上人人日報的人。”
“都是愛國的功勞,我就是個打雜的。”陳雪茹覺得大嫂太張揚了,羞紅臉說道。
“咳咳,雪茹你有了功勞,千萬不要驕傲。”陳方軒扭過頭擦了擦淚水,輕輕咳嗽兩聲。
自從陳雪茹回到家之后,他一直板著臉,要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不關注這事兒呢
但是大嫂卻知道,陳方軒一大早便買了兩百多份報紙,準備送給親戚朋友。
這年月報紙的價格可不便宜,要1毛2分錢一份呢。
幾人閑談幾句,裁縫鋪里來了客人,陳方軒到柜臺上招待客人。
大嫂則把陳雪茹拉到了房間里,握著她的手說道“雪茹,現在愛國連續上了兩次報紙,我們車間里很多小姑娘都把他的照片剪下來藏在內衣兜里,你可得警惕一點啊。”
聽到這個情況,陳雪茹秀麗的小臉上浮現出一絲擔心之色。
“警惕我能咋警惕啊,總不能拿根繩兒把他拴在褲腰帶上。”
“你啊,真是傻子。”大嫂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你趕緊跟愛國生個孩子,不就拴著了嗎結婚前啊,女人靠美貌,結婚后,女人就靠兒子了。”
她說著話,拍拍鼓鼓的肚子,有些驕傲的說道“自從我懷上了之后,你哥哥對我是百依百順。”
別看陳雪茹在大前門街道辦是個雷厲風行的街道辦干事兒,對于這種夫妻關系的事兒,卻是個門外漢。
聽了大嫂的話之后,她覺得深以為然。
只是
“我也想懷了,甚至算好了時間,但是這個月的月紅還是準時來了。”陳雪茹咬著淺紅嘴唇,有些郁悶的說道。
“你不是提到有位領導夫人送了你藥方子嗎,你給愛國用了嗎”
“沒有那時候快過年了,街道辦太忙了。”陳雪茹想起馮楠送她的藥方子,頓時來了精神。
“走,咱們兩個去抓藥,你督促愛國喝下去,說不定就能懷上了。”
長嫂如母,大嫂平日里有點不靠譜,對陳雪茹這個小妹還是很關心。
她大著肚子帶著陳雪茹到隔壁中藥鋪抓了兩副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