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把鈾元素帶過來,砂巖的孔隙像篩子,進行反復滲透,把鈾留在里面,時間長了就攢成礦了。”
他指著地縫周圍的巖層,比劃著說:“您看這砂巖的層理多清楚,肯定是老河道沉積的。
當年水往這兒流,帶著鈾元素過來,遇到砂巖里的有機物或者硫化物,就沉下來了。
說不定”
鈾元素跟其他元素一樣,在地球早期混合程度較高,分布相對均勻。
這一階段主要由星子吸積作用主導,不同來源的物質尚未經歷明顯的分異過程。
后來隨著發展,地球經歷大規模圈層化,原始地殼、地幔和地核初步形成。
各種元素的富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礦石。
含鐵數量多的就是鐵礦石,含鈾數量多的就是鈾礦石。
李愛國的這番話其實運用到了后來形成的砂巖型鈾成礦理論。
劉教授在一旁聽得眼睛發亮,忍不住插話:“愛國同志這話有道理!滲透沉積成礦理論在國外也有提過,只是從來沒有發現過類似的鈾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李愛國的聲音陡然提高,“上面說過,不能迷信書本,不能迷信權威。”
何教授愣住了,手里的石子差點掉在地上。
他研究地質一輩子,張口閉口都是“陸殼重熔”“巖漿演化”,從來沒想過跳出花崗巖的框框。
可李愛國的話像錘子,一下下敲在他心里:是啊,理論是死的,石頭是活的,輻射值不會騙人。
隊員們聽得目瞪口呆,誰也沒想到,一個火車司機對地質還有這么深的研究。
“愛國同志,你覺得這砂巖礦的規模有多大?”這時候一個讓李愛國意想不到的人舉了舉手,正是沉默寡言的老榮。
作為勘探隊員不關心如何盡快取樣,反而打聽鈾礦的規模李愛國瞇了瞇眼睛。
老榮也意識到自己的話有些試探的嫌疑,連忙補充道:“要是只有這么一小片區域,也不值得咱們費這么大功夫,說不定這是一片特殊區域呢?”
李愛國也搞不明白老榮的用意,隨口敷衍道:“暫時說不好,等鉆井機拉過來,往下鉆幾百米,研究一下地質狀況,就能弄明白了。”
“也是……”老榮尷尬地笑了笑,又蹲回地縫旁,摸著下巴,不知道在琢磨啥。
何教授和劉教授還在爭論砂巖成礦理論,基地那邊沒消息,看樣子鉆井機明天才能到。
李愛國讓唐光武給基地發了電報,決定晚上在地縫旁扎營。
隊員們常年在野外,搭帳篷、生篝火熟門熟路。
李愛國正安排晚上的值班,黃婷突然跑了過來,臉色發白:“愛國,天全不見了!”
“啥?”李愛國起初沒在意,以為劉天全去附近方便了。
可細問之下,才知道自從發現地縫,就沒人見過劉天全的影子。
他心里一沉。
這地方是盆地邊緣,有野狼,到處是深不見底的山洞,哪一樣都能要人命。
“找人!馬上找人!”李愛國喊停了扎營,讓老貓從卡車上取來長槍,發給隊員們。
隊伍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警衛班的人帶著槍,散開搜尋。
“劉天全。”
“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