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因為自己手下的兵太多了也沒多少啊,還不到五萬呢。
他也沒辦法,那些韃靼部落一個個飯都沒得吃,茫茫沙漠,草原就這么大,干脆就直接投降過來,進城成了他大明的子民。
連年戰亂,西北本就缺人,而且他做實驗,需要各種材料,一般的還能買,其他的只能用人去地下挖礦。
他真不是想造反
“拜見父皇”朱棣恭敬道。
朱元章上下審視這個四兒子,許久。
之前讓錦衣衛調出手下幾個兒子和孫子的資料,他萬萬沒想到這老四竟然還有這本事。
“燕王,太子腦中風,我也老了,日益繁重的政務已經沒有精力去處理,我準備讓你來監國,你覺得怎么樣”
朱棣一愣,隨后大喜“兒臣一定肝腦涂地,死而后已”
朱元章笑了笑,上前,輕輕拍打兒子的肩膀“太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朱棣眼睛一紅,父皇終于看到了他的努力,更看到了他的能力。
他發誓,此世此生一定不負父皇所望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燕王朱棣監國,領帝皇儀仗,著龍袍,處置大明事宜。
科考新增天文、地理、術數、物理等學科,天下震動。
洪武三十年,倭寇犯邊,大明號鋼鐵戰艦下水,一日十島,倭人直接被打服,稱臣納貢。
次年,在農科部長袁老主持下,雜交水稻等糧食產量大大增長,大明百姓有望徹底擺脫饑餓威脅。
洪武三十五年,大明商隊行走天下,傳播思想,行事教化,交易必需的物資。
同年,太子朱標身體恢復健康,于大朝會之上,康慨陳詞,自認不足,主動禪讓太子之位。
朱元章允。
同月,燕王世子朱高熾進峨眉山調養,朱棣拍著次子朱高煦的肩膀親熱說道“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隨后便派遣朱高煦負責海外教化、商業、外交事務,勞逸結合,鍛煉身體和能力。
洪武六十年,鐵路、飛機、無線電,衛星等機械化、工業化機器開始大規模列裝。
洪武六十五年,大明人口達到六萬萬人,各族平等,在各草原民族的強烈自愿要求下,更是將元廷曾經所占領土回收。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禹曰“天地之東西兩萬八千里,南北兩萬六千里;
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零六十四里,居地也;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言其五臧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此天地之所分壤,封于太山,禪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能者有余,拙者不足。樹轂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鎩之所起也”
以上所言,則知,北至北極,西至鹽海,南至群島,東至袋鼠大島,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曾經所擁有的土地,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倭國現在叫小日縣。
洪武八十年,大明航天員第一次進入星空。
朱棣面貌蒼老,駐足大明圖書館。
最頂層的幾排書籍,紙張泛黃,文字斑駁,但上面的知識依然還在指引著大明的科學界前行。
這些年他們似乎只是個牙牙學語的學生,一直追逐著哪位前驅者的腳步。
科學、知識就在那里,他們只是發現者,總結者。
但好些年了,哪一位前驅者都已經消失不見,難道和張真人一樣,已經登天而去嗎
朱棣透過窗戶,仰望太空。
人力有時盡,早晚有一天他會追上去的,到時候自己將會親口告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