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陶爸陶媽帶著許青松他們又去了趟村委。
舊址那邊已經閑置多年,村里也沒想好能派上什么用場,每隔一段時間還要請人去檢修,是有點麻煩的。
現在有人愿意租用,又不是要拿去干什么不好的事,村里既能收租又不用再費心維護,一舉兩得的事情。村委討論過后,就答應租給杜云凱。
隔天簽了協議,杜云凱就正式擁有了那塊地的使用權。
之前聊天的時候,杜云凱得知陶華宇就是做家裝的,公司里設計師和工程隊都有。那么他這邊的改造和裝修也不用回海市找人了,就直接聯系了陶華宇。
杜云凱還從柳望雪那里知道了李虞他爸,老李,跟陶華宇點名要他的工程隊過來。不過老李上次接的那個大項目還沒有完工,抽不開身。
陶華宇說“你放心,我公司現在這些人基本都是老李帶出來的,保證給你辦得漂漂亮亮的。”
帶隊過來的就是以前跟著老李一起干的兄弟,現在那幫人大多都自己成了工頭,陶華宇公司的工程隊也是由他們發展壯大的。
設計師的動作也挺快,幾天的工夫就出了圖,杜云凱看過之后又改了兩版,定好之后就正式開工。
期間,杜云凱還回了一趟海市,纏著他媽殷冬蕾女士要了筆錢,說是算在追加投資里,專門用來村委舊址的改造和裝修。
這件事兒在村里傳開后,成了好一陣茶余飯后的談資,都說是許青松從外面帶回來的大老板,要在陶家村開公司。
工程隊過來施工的時候,有不少人都跑去圍觀。村里人都覺得,開公司好哇,看這陣仗,應該是大公司,既然開在陶家村,那他們村里的人是不是也能進去,找份家門口的工作
老一輩都在議論,要不怎么說許家都是好人呢
陶家村這里不排外,民風也十分淳樸。幾十年前,許青松的太爺爺帶著妻兒來到這里定居之初,得了村里不少幫助。
安定下來之后,太爺爺和太奶奶就想著回饋鄉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彼時許青松的爺爺剛上高中,二爺還在上初中。而這附近統共就陶家村一所小學,同時接納周圍好幾個村子的生源。要是上中學,就得去鎮上。
那個時候,村里人對教育還沒有那么重視,小學或者初中輟學的比比皆是,能上到高中的,不是家里供得起就是孩子真的學習特別好。
陶家村去鎮上讀中學的也就十來個,其中念高中的還不到人數的一半。大家通常都是結伴去一同回,許青松的爺爺和二爺也就每天和這群孩子一起。
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兄弟倆毫不費力地考了年級第一,并且甩了第二名一整條街。其中一個第二名,就是陶家村的一個尖子生。
孩子受到打擊之后,并沒有一蹶不振或者引發嫉妒之心,而是放學后或者周末,就會去找許青松的爺爺一起做作業,遇到不會的就虛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