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磊媽說這話的時候喜不自勝,初試和復試都是線上考的,三試就在本月下旬,需要去京市中傳大學線下考,還有面試。他們家已經開始為去京市做準備了。
暑假那會兒,因著陶慶磊考學的事,顧卿月頭一次對農村里的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以及所享受到的資源有了清晰的認知,她于是去了趟村委,在王俊鵬的幫助下去村中有初高中在讀的孩子的家里走訪了一趟。
走訪的結果不甚樂觀,孩子們對未來幾乎只有“迷茫”二字。
顧卿月和沈念安商量后,就決定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沈念安無比贊同,他就是陶家村出去的孩子啊,他都沒有想到過還能以這種方式回饋家鄉,心中慚愧。
顧卿月帶著景和和柚柚來柳望雪這里玩的時候,在聊天時提起這件事,大家都覺得很有意義,便一起成立了一個“助學聯盟”,各人都把能用到的資源整合到這一處,幫著村里的孩子們規劃學業,往遠了大了說,也相當于是規劃人生了。
一開始這個“助學聯盟”只是他們私下里辦的一個小小的公益組織,據點就在陶華宇家,負責接待和聯絡的人是陶華歆。剛成立時是由陶慶磊幫著宣傳的,首先得到消息的就是村里那幾個和他同班的高三生。
這些孩子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
成績好的聽說之后立馬就去了陶華宇家,當時暑假還沒結束,顧卿月還在陶家村,所以他們是和顧卿月當面聊的。沒兩天就拿到了規劃建議,孩子們無不欣喜,都覺得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了,剩下的就是先努力考上心儀的大學。
成績差的孩子基本都沒當一回事兒,他們原本連高三都不想讀了,還是被家里的大人逮著送去學校的:“現在聽說大學生都不值錢了,畢業了找工作都不好找,老子也不指望你考大學,可你要是連個高中畢業證都沒有,出去還能干什么?”
所以他們家里人聽說這件事逼著孩子過來咨詢時,秋季學期都已經開學,顧卿月也和沈念安一起回了京市。于是就由陶華歆幫忙聯系,做的線上咨詢。
對于學習的態度也不是一時之間就能轉變的,顧卿月只是想讓他們看到學習好能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好處又能對未來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身邊最好的例子就是陶慶磊,他那時已經去市里的畫室參加集訓了,這些孩子平時都在一起上下學一起玩,不會不知道,說不羨慕那是假的。
一次兩次談話過后,他們雖不至于開始發憤圖強,但也慢慢沉下心開始好好學習了,能提一分是一分。
改變,尤其是向上的改變,都是痛苦的,但只要咬牙堅持住了,收獲就是豐盛的。
有這幾個高三的孩子做榜樣,其他年級的孩子就也陸陸續續來陶華歆這里報了名。有的是自己過來的,有的則是家里人帶著過來的,先報個名排個隊,等顧卿月給他們做一對一的咨詢。
“助學聯盟”成立沒多久,王俊鵬就知道了,他抽空過來了解了具體情況,還上報到村委,這明顯是好事啊,村支書表示要大力支持,于是王俊鵬也時不時過來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九月下旬劇組來村里拍戲,邱向榮開始給劇組送下午茶,陶爸陶媽也跟著忙得不可開交。那時候陶華歆在鎮上超市收銀的工作還沒辭,家里工作兩頭忙。
王俊鵬得知后,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就提議要不把“助學聯盟”遷到村委去,給弄個獨立的辦公桌,陶華歆他們什么時候有空什么時候去坐坐,平時就由他照看著,這也是為了體現村支書說的“大力支持”。
這事兒陶華歆覺得她做不了主,畢竟這是顧卿月最先提出來,大家一起加入后才成立的,于是她先在群里問了大家。
有村里的支持那是好事,顧卿月玩笑說,他們這個民辦小團體從此以后也是背靠組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