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前方不遠處一塊閃著霓虹的招牌,正是禾谷齋。
許青松將車靠路邊開,說:“這里靠邊不能停太久,你幫我去那個小窗口取一下好不好?”
“好滴。”柳望雪看著禾谷齋大窗口處排著的長隊,比了個“ok”的手勢。待車停穩,把安全帶解開,接過許青松遞來的手機,去把糕點取了回來。
經過這一打岔,酒店的話題便被略過了。
商場和禾谷齋都在去許青松家的路上,而且離他家所在的小區不算遠,待柳望雪回來坐好,車子又開了將近十分鐘,終于抵達小區的大門。
前面一輛車屬于外來車輛,門衛登記后才給放行,柳望雪和許青松就在后面等了一會兒才進去。
許青松打著方向盤往右拐:“這個小區挺大的,我家的位置比較靠里,現在天黑了看不清,房子是老了點,不過環境還是挺不錯的。從小區后門出去,就是個小公園,有個人工湖,平時我爸媽和爺爺奶奶早起都會去遛彎兒。”
小區里的一棟棟樓層都不高,柳望雪數了一下,有十二層,她問許青松:“有電梯嗎?”
“有。”許青松說,“就算沒有男朋友也不會讓你爬樓梯的,我背你上去。”
“少貧,”柳望雪笑,“你家在幾樓啊?”
“頂樓,”許青松說,“嚴格來說,是十一和十二樓。”
許青松一家最開始不住這里,他爺爺在結婚之前就已經在京大任教了,那時候是學校分的房子,在京大旁邊的教師公寓,也叫“家屬院”。
許爺爺那時候是單身,被分到的是一套三十平的一室一廳,相當于是個單身宿舍。后來和同在京大任教的奶奶戀愛結婚后,就申請換了大一些的,小兩居,帶個書房。
等到許青松的爸爸許崇林和媽媽孟婉清開始談婚論嫁時,考慮到將來還有孩子出生,小兩居就肯定不夠住了。
那時候的房子基本都是單位分配的,教師公寓的房源也緊張,別的教師家庭也有相同的情況,校領導就左勸右勸,希望大家理解,將就一下,他們已經在想解決辦法了。
然而這個辦法一想就想了許久,直到許青松出生,還沒解決,于是家里的那間書房就被改成了兒童房,處處擁擠。
等許青松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京市的市場上出現了商品房,這個消息還是他開畫廊的舅舅最先得知的,忙不迭地就跑過來告訴姐姐孟婉清和姐夫許崇林。
舅舅孟端陽勸他們不要猶豫,趕緊去買:“姐,姐夫,我都已經去看過了,那個樓盤就在京大東邊兒大概三四公里,很近的,都沒出咱們這個區。那邊兒房子蓋的又大又寬敞,你們現在這個房子真的太小了,一大家子根本擠不下,等松松再大一點,就更沒法兒住了,你們搬到那邊兒去住,平時上班騎自行車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啊。”
小兩居確實很擁擠,孟婉清的很多私人物品都拿回娘家放著去了,書房改成兒童房后,里面的書柜就搬到了客廳,原本不大的空間真的是雪上加霜,這幾年也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許崇林和孟婉清聽了之后,二話不說就和孟端陽一起去看房了。回來之后,便把準備買房的事和許青松的爺爺奶奶說了說,二老當即表示贊同,便抽著沒課的空兒,一家人又去看了一次。
房子都是一梯一戶的,均價在當年看來一點都不便宜,五千多塊錢一平了。孟婉清和許崇林商量的是,買一套大三居,因為大三居里還帶一間保姆房,裝修的時候可以把連著客廳的那面墻敲掉,做成一間開放式的書房。
關于購房款的事,也不用操心,孟婉清說,孟老爺子,也就是許青松的姥爺,給了她孟記的股份作為嫁妝,不多,但每年都有一筆足夠她吃穿不愁的分紅,雖然平時她花錢大手大腳的,但也剩下來不少。另外,孟端陽已經答應借她一些,這邊他們一家四口再湊一湊,買房加裝修指定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