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戰場之上,也不可能用降兵,除非局勢非常惡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逼之下,使用降兵。
在魏延的安排下,這些魏國士兵,進入了后勤部隊,負責一些不重要的職務,而等這次戰斗結束后回到都城,才會重新分配這些人員。
帶上戰利品,雖然是前鋒營。但是還是有不少器械和糧草的。這段時間為了稍微克制一下蜀國高地的箭塔,魏國也是建造了不少攻城車,用來壓制蜀國箭塔,不讓他們攻擊的太舒服。
當然現在局勢轉化后,這些攻城的武器全部都歸蜀國擁有了。而魏延也是把這些武器全部都放在了高地箭塔旁邊,輔助蜀國守護高地。
而接下來的戰場,一下子陷入了平靜之中,這場血戰模式,失敗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十座城池,蜀國如果敗了,可以說就是已經滅國了,而魏國的話,如果失敗,那么就相當于讓蜀國獲得了極大的發育時機和空間,下次想再升級的話,就非常困難了。
對于這一點,雙方都很明白。所以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而蜀國這邊退回高地后,其他在中路埋伏的士兵,也都和王競一樣,全部選擇了撤退,方向的話,還是兩邊的大山里面,這些大山成為蜀國最好的庇護所,無窮無盡的大山,在里面一躲,沒有任何人能夠找到他們,如果魏國想要處理這些士兵,沒有數十萬人的兵力,是基本沒有希望了。
魏國很顯然,不會派出那么多兵力去圍剿大山之中的士兵,并不是說魏國沒有那個能力去圍剿,而是魏國沒有那個辦法,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魏國一道派遣大量部隊去圍剿這些士兵的話,那么正面戰場必然出現問題,如果這個時候,蜀國全面進軍,安排人員進攻的話,那么魏國就很難抵擋了。
所以這個時候戰斗進入了瓶頸期,雙方沒有人敢于率先出手,蜀國是沒有這個能力,而魏國則是因為害怕蜀國偷襲。
這樣拖時間,蜀國是樂于看到的,畢竟三國戰斗,還有一個國家是沒有參與戰斗的。那就是吳國,如果說魏國的大部分力量都被拖延在蜀國這邊,那么吳國那邊就會出現很多機會。接下來就可以看吳國的表演了。
在雙方的無可奈何之下,魏國做出了整頓,目前還是在一步一步的壓制蜀國的視野,并且在把控糧道的安全。
而曹丕和司馬懿等人,也是天天聚集在一起,商量接下來的戰斗該如何進行。
目光轉移到王競這邊,王競目前在戰場上撤退后,直接找了一個山洞,住了進去,王競現在都差點成為山頂洞人了,就著山泉水吃著干糧和肉干,這些東西都非常的耐嚼沒一塊都要啃半天,不過在這暗無天日的山洞之中,也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啃啃這東西,也是一個不錯的享受過程。
時間就在這樣的消耗的過程中,一天一天的度過了,轉眼又是半個月過去了,這場戰斗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了,這在副本的戰斗之中,已經算是時間比較長的了。
而長時間的戰斗,對于雙方的消耗是巨量的,畢竟一萬張嘴,一個月吃掉的糧食就是一個恐怖的數量,而王競這邊也一樣,要不是上次的戰斗,讓王競拉走了大量的糧草的話,現在王競就會面對沒有糧草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