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舒若自己也很猶豫,應該去幽州,還是并州
她是先答應了魏成淮的,本該先去幽州,至少有個交代。
可關于胡人圍攻洛陽,她壓根什么都不知道,歷史書上寥寥一筆,且因為這段歷史太過慘痛,連營銷號都懶得瞎編,她真要是去了幽州,很容易露陷。
如果,定北王是個疑心重的人,自己的處境或許會很危險。
她不知道定北王的為人,也不曉得其中政治厲害關系,說不準定北王對天下大亂喜聞樂見,他也曾是前朝降將,現在又手握重兵,誰敢說他沒有問鼎天下的心。
那么帶來這個消息的她,就不能活在世上,否則便是留有把柄。
崔舒若不敢賭。
而且
她想到齊國公將來也沒有做幾年的皇帝,后來他的第三子趙巍衡,也就是齊太宗才是安安穩穩做了幾十年皇帝,開創盛世的人。如果她長遠待在這里,能得齊太宗庇護,才是真正的沒有后患。
經過一番利弊分析,崔舒若已經做出了抉擇。
她雙手疊抱在腰前,朝著鐘宣節微微欠身,行禮謝他,“多謝宣節一路護送,煩請宣節替我帶一封信給魏世子。”
她這是已經做出了決定。
齊國公夫妻滿臉欣慰,李三娘和阿寶都控制不住笑容燦爛,一旁昨日剛被齊國公用鞭子抽的四郎趙知光則一副無所謂、神游天外的表情。
鐘宣節面色雖為難,但并沒有其他神色,因為胡人攻洛陽一事事關重大,所以魏成淮壓根就沒和他說,只叮囑務必護送崔舒若安全到幽州。
他只以為世子對崔舒若有男女之情。
所以現在崔舒若認了新的父母,身份尊貴,再把人帶回幽州做什么,豈不是處境尷尬
所以剛才鐘宣節雖不肯退讓,實則多少心虛,只不過面上未曾表露而已。
崔舒若一做出決定,他就只好猶豫猶豫再猶豫,然后一臉難為情的同意。
崔舒若說自己想要單獨寫信,便獨自一人在屏風內的案幾上握筆。
她爺爺是歷史學家,始終認為繁體字才能寫出書法韻味,所以給崔舒若開蒙的時候,教的全是繁體字,當時只是教著玩的,誰料到真能用上。自己一手毛筆字也許在古人看來普通,在現代可是被老師夸過字跡秀麗清雅的。
所以崔舒若只需要絞盡腦汁,用自己還記得的字,盡量簡短工整的寫出自己知道的細枝末節。
到時,魏成淮和定北王會怎么做,就全看他們自己的了,她已經盡了力。
將信交給鐘宣節后,兩邊便沒有了什么瓜葛,崔舒若唯獨留下了雁容。鐘宣節也沒什么異議,橫豎雁容本就是世子同意專門照顧崔舒若的,再說了,別院里一個卑賤的婢女而已,不值得費神。
臨別前,李三娘對崔舒若笑的很開心,崔舒若聽著系統不斷傳來的好感提示。
叮,好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