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因為齊國公是皇后的外甥,而皇后的娘家勢力本就很大,他和皇后等同于是天然的政治團體,一般人不敢得罪他,因為得罪他意味得罪一整個前朝勛貴利益集團。
那么,能對齊國公有影響的,恐怕是非同一般的政敵,要么就是皇帝,要么就是本身和他屬于一個利益集團卻一直有分歧的人,比如太子。
當日崔舒若救下竇夫人和阿寶時,就是太子派來的人偽裝成馬賊意欲刺殺齊國公一家。
而齊國公不會不知道,他是何等精明的人。
既然太子做到這一步,兩家注定是不死不休。一旦他日太子登基,迎接齊國公的,恐怕只有死路一條。但如今政局不穩,天下動蕩,皇室內部也爭斗不休,他日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因而能讓齊國公慌張的原因,恐怕只有兩點。
一是皇帝因為某種原因對他動殺心,一是太子得到了可怕的政治助力。
崔舒若暗自揣測。
過了幾日,趙平娘來找崔舒若,崔舒若才算是真正知道原因。
和她猜測的大致相同,就是太子新得到的政治資本對象,讓崔舒若有些意外。
之前崔舒若就知道洛陽被圍,而且告訴了魏成淮此事,他后來又稟報給了定北王。但定北王有他自己的打算,并沒有按崔舒若想的那樣,及時將消息傳出去,或是擊退胡人,而是等到洛陽被破,太子倉惶出逃時,救下太子,然后大軍繼續護送皇帝,將皇室護送到建康重新定都。
自此,定北王不但占據幽州,還得到皇帝寵信,太子仰仗。
他的地位一下炙手可熱起來,更是與太子結交,兩人頻頻徹夜在府中交談,人盡皆知。
定北王畢竟是手握重兵,先前又立下大功,皇帝想著要賞賜他什么,恰好他的獨子魏成淮未娶妻,便動了替魏成淮賜婚的念頭。
而人選至關重要。
太子認為定北王已是他的人,如果能為定北王世子魏成淮結一門強有力的親事,對自己也是大有好處的。他便盯上了皇帝的結拜兄弟,寵幸優渥的襄成王獨女長寧郡主。兩人可謂是門當戶對,太子還偷偷買通皇帝身邊的內侍進言,引得皇帝意動。
這件事雖還未定下,但已鬧得滿城風云,人盡皆知。
要真是成了,恐怕太子那邊就多了一個大助力,比起其他兄弟,政治資本可謂是相當雄厚。
趙平娘卻遮遮掩掩的偷偷和崔舒若說,“單是如此也就罷了,還有最緊要的一點,那位長寧郡主可是和弟定過娃娃親的。
只是當時兩人年紀都小,兩府都怕有個萬一,所以才沒有大肆宣揚,實則交換過信物,連陛下和娘娘都是清楚的。要是沒這檔子事,恐怕到了明年,親事也該過明路了。
如今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崔舒若聽懂了趙平娘的話,好好的親事,要被奪了也就罷了,偏偏還會成為政敵的資本,說不準鬧出來還會遭人恥笑,徹底墮了國公府的威信。
也不知道齊國公會如何抉擇。
又過了兩日,竇夫人突然說要去寺廟上香,等上完香回府里要在并州舉辦賞花宴,到時并州未婚嫁的適齡小娘子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