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時此刻,享受這一切的是崔舒若。
她難得的對趙知光懷有歉意,但若是想要她讓出去,不可能的
崔舒若在竇夫人面前哭夠了以后,被竇夫人親自帶著送回了她自己的院子,竇夫人還陪了崔舒若好一會兒。
離開的竇夫人一邊心不在焉的翻著賬本,一邊思索究竟要不要告訴齊國公。但思來想去,她還是沒有這么做。盡管做夫妻多年,可在竇夫人眼里,齊國公更像是親人和同一個陣營的戰友。
情誼定是有的,愛意只存于少年,也曾有過怨恨,但最終歸于平靜。
倒也說不上誰對不起誰,竇夫人對齊國公一開始也懷有利用,只是這么多年后,許多事早已說不清。
她將賬本合上,心中有了成算,喚來在她身邊伺候幾十年的周嬤嬤。
崔舒若在府里待了許多天,趙平娘來找她出去逛一逛她都不愿意,直到博陵崔氏似乎死了一個小郎君,聽說還是崔家家主的嫡幼子,不少人家都設了路祭。
雖說幼子早夭不孝,按理不該大辦,但相熟的人家祭奠一二,也算心意。
而像齊國公府這樣同崔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只是送了些喪儀。
崔舒若知道事情恐怕是出了差錯,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原本應該死的是崔七娘。
崔家家主嫡幼子的死,讓日漸寒冷的建康顯得愈發蕭瑟,朝堂上的官員們也都如履薄冰,因為皇后的病愈發重,圣人喜怒無常,脾氣愈發不好,前不久還有一個言官竟被圣人拖出去活活打死。
凡是圣明君主,都不會因為言官的勸諫而殺人。
建康的這位圣人,只怕有些無所顧忌了。
直到前線的捷報傳來,定北王率領大軍,竟一路殺到了羯族王城大軍鐵蹄雖還未踏上洛陽,可只要羯族被滅,就能奪回中原大片失地。
七胡之亂里,獨獨以羯族占據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
這個消息像是一顆火種,燒得冰寒的建康瞬間沸騰起來。圣人欣喜,百姓更是個個披紅掛彩,還有人冒著即將冬日的嚴寒,對著江水高歌,在長街上若無旁人的跳舞、吟嘯,百姓們出門相見的第一句話,都是互問。
“胡人亡了嗎”
“不遠啦”
“洛陽回來了嗎”
“等王師殺破羯族就能祭告先祖啦”
人人都滿含期盼,回洛陽,更加牽掛出征在外的好兒郎們。
但在一片和樂的氛圍里,也有不大應景的時,譬如御醫斷言皇后的身子骨愈發差了,尤其是在被太子氣倒以后。若是能挨過這個冬日,興許還能有點盼頭。
皇帝聽了,立即想起被喊進建康就是為了給皇后沖沖喜氣的趙巍衡跟孫宛娘。
他也等不了過幾個月了,下旨提前,命宗正寺挑選最近的吉日。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