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頭最先贊同此做法的竟是馮許,他一反過去懷疑崔舒若以鬼神之論迷惑眾人的偏執,不但對此大加贊賞,甚至甘愿為馬前卒,還為齊國公出主意,世家豪紳們本也不是鐵桶一塊,逐個擊破,互生嫌隙,自然也就對齊國公造不成威脅。
他身上雖有儒家的刻板偏見,可也一樣有憂懷庶民的仁德。
有馮許甘愿出頭,先是挑起世家和豪紳間的矛盾,又逐個攻破世家與世家間的利益,最終齊國公收容流民,許以荒地開墾,從而增添勞動力的政令總算得以施行。
而當一片片荒地被許以流民時,春日也悄悄來臨,冰雪消融,重新擁有可以耕作的田地的庶民們,開始為自己有奔頭的來日而不斷勞作。
幽州軍與羯族的戰況,也總算是有了分曉。
羯族,被滅了。
誠如字面上的含義,王室被屠殺殆盡,魏成淮將羯族大王并王室眾人的頭顱砍下高掛在城樓之上。
此一舉,大大振奮了北地軍民的士氣。
原來胡人也不是兇殘暴虐到戰無不勝
原來漢家將士的鐵蹄真能殺得胡人族滅
原來北地百姓竟真的能等來收復失地的將軍
唯一可惜的是,在魏成淮帶著幽州軍和羯族拼殺時,其他胡人部族趁勢不對,也悄悄吞并起了羯族的地盤,洛陽并沒有被打下來。
它還不能回到漢人的手中。
不過,羯族的滅亡還是引得從北地到南邊都喜極而泣。
魏成淮,似乎變得炙手可熱。
就連南邊建康的老皇帝也不計前嫌,頒發一紙詔令贊頌魏成淮。
在這樣的氛圍里,崔舒若再一次遇到了上回送來棉花種子的商人。那商人似乎還是不大習慣自己的裝扮,但殷切的獻上了一匣子的南珠,成色極好。
想要給商人錢帛,他卻不肯要,只說是獻給郡主娘娘的。
崔舒若從來不收所謂的孝敬,但這一回卻笑著應了。
等到回去以后,她打開匣子尋了尋,果真發現匣子還有夾層。夾層里面只有一朵枯萎的花枝,還有一張字條。
“北地苦寒,遍尋物無,唯見春色,與君共賞。”
那是北地最先見到的一抹春色,魏成淮將它送給了崔舒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