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明面上不會用這個借口放趙仲平出來。
只是坊間傳言,趙仲平悔過的血書令齊王感懷,夜里都不由得泣淚思子,扼腕嘆息,不少官員在朝堂上時,都能瞧見坐在小皇帝身旁的齊王時時嘆氣,憂懷悲傷。
齊王都做到了這個地步,旁人又怎可能不懂得他的心思呢
不僅是齊王的心腹,便是其他官員也都開始上奏為世子脫罪。
最后齊王當眾涕淚漣漣,說起世子過去的種種好處,又說起所犯的過錯,最后說是他這個做阿耶的忙于政務,疏忽了教導。
被拉來的幾位位高權重的官員,一個個不是在寬慰,就是說世子多年鎮守后方,立下哪些功勞,也有為世子鳴不平的。
最終是在眾人的“勸諫”下,齊王決定再給這個兒子一個機會。
世子犯下大錯,也不過是避了三四個月的風頭,就這么被放了出來。
何其可笑
可有齊王相護,有前頭造的勢,再可笑到了外頭也只能應聲符合。文官倒是好些,難以感同身受,反倒是武將們,對這位不顧將士性命的世子,心中不忿。
除了鳴不平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自身前程。若是當權的皇帝重視武將,那么即便平級,武將的地位前程也會比文官好,反之亦然。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趙仲平被放出來以后,非但沒有攪弄風云,反而安靜得很,也不主動參與政事,一反從前的勤懇,變得小心恭敬起來。
竟真有了幾分儒家仁厚稟義的做派,為人都比過往更加溫和。
莫說其他人,就是崔舒若都感受極深。
自從趙仲平出來以后,對待弟弟妹妹們十分友好,她都收了不下十次的禮,還并非拉攏她所送,而是每個弟弟妹妹都有份,不管嫡庶男女。
甚至連趙巍衡的府里也送了。
不過趙巍衡還在外打仗,明郡王府能主事的也不過是個孫宛娘。
在滿并州的人都好奇孫宛娘會如何反應,是否會記恨先前的事,將趙仲平的禮送回去,甚至是把送禮的人趕出去時,孫宛娘非但收了,還著人招待前來送禮的下人。
態度和煦,完全遵循禮數。
讓等著看熱鬧的人失望而歸。
不僅如此,孫宛娘甚至還命人送去回禮,兩家仿佛還若從前一般兄弟情深,從不曾生出齷齪。
世子府內,趙仲平看著孫宛娘命人送來的玉器字畫,這些難以出差錯的貴重東西,擺了擺手命下人將東西鎖進庫房。
他搖著頭,不失遺憾道“可惜了。”
可惜孫宛娘不上套,倘若她看不清局勢心疼夫婿,從而不依不撓的為難他該有多好
趙仲平忍不住嘆氣,同樣家世不顯,怎么他趙巍衡就這么好運,娶了個處變不驚的聰明妻子,倒是他,身邊陪著的陳氏蠢笨不已,連他阿娘都討好不了。
永遠在艷羨旁人的人,又怎能發覺身邊人的好。
陳氏是不聰明嘴笨,但滿心滿眼都是趙仲平,從來膽怯的她,會愿意為了趙仲平出門周旋。連齊王妃都覺得不適應,膽小的陳氏又該是何等如坐針氈
但她從不曾抱怨,回去以后,也只是體貼的照顧夫婿,不肯多提一句委屈。但凡趙仲平心寬些呢
有些人得不到最好的,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從不曾滿足,永遠在瘋漲。
趙仲平仁厚溫和的表象持續了許久,漸漸地,齊王也開始重新對他委以重任。過往的風波消弭,趙仲平被賦予的權力卻比過去更多。
趙仲平越是受器重,越是讓人驚異,不知齊王究竟是做的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