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食物,人會吃同類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易子而食,這落留在紙面上的4個字,背后是千千萬萬人走投無路的痛苦,是饑荒血淚。
家人相食是件痛上加痛的事,以此基礎上互相和別的家庭交換孩子來吃。說是僅存的底線也好,說是逃避良心譴責的心虛也罷。
終究不是光彩的,是吃同類,要夜夜噩夢的。
“我理解皇帝陛下允許吃別人的肉。”凱瑟琳苦笑一聲,“聽說民間大部分人已經活不下去了。”
“但我是不會吃的,我寧愿餓死也不會去吃。我之所以堅決反對,是因為我也是一個生不出男孩的女人,我唯一的孩子也是一個小女兒。就算身份地位再高,我們按政策在我丈夫的食譜上,再不發聲,就要被端上餐桌了。”
很奇怪,向來溫順的凱瑟琳說這話的時候,沒有嘲諷,沒有恐懼,沒有怨恨。
她麻木了。
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周圍人的態度,都是無形的,卻又無法反抗的,持續了30多年的馴化。
發生的一切壞事,要先反思自身,永遠不要去怨恨別人。不爭不搶不怨不妒,拼命的生下很多很多的男孩,給心愛的丈夫繼承王位。
這是一個貴族少女從出生就要接受的教育,一直到她出嫁,然后死去。夫家的姓氏會刻在她的墓碑上,這是她用盡一生,最后得到的離世獎章。
麻木的凱瑟琳唯一一次站起來抗爭,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并非為了自己。如果國王只將王后列為肉食,特赦小瑪利亞,凱瑟琳估計都會接受這種安排,歡喜的認為被丈夫吃掉,是件值得嘉獎的事。
畢竟以前就在被吃。吃掉自由,吃掉尊重,吃掉底線,吃掉健康,吃掉性格。最后只是吃掉肉體而已。
圣母背后的宗教也教導說女人是男人的一根骨頭,那么這么想來,國王不過是允許男人吃掉自己的骨罷了。
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凱瑟琳在發現丈夫作出許諾說不會傷害女兒后,她不也放下了反對的意見,乖乖來到修道院,在圣母面前,一次又一次的禱告嗎
如果不是為了女兒,凱瑟琳在知道丈夫對外宣稱她是哥哥的遺孀,剝奪了她所有的全部過去,埋葬了兩人長達十三年的婚姻后。
她會不會選擇逃出去都不一定。頂多只是從超愛變成了不愛,冷著臉給他洗內褲。
林知織凝視著畏縮卻堅定仰望著窗戶的凱瑟琳,頭次覺得,母愛還是很有用的。不僅是不少孩子最美好的回憶,偶爾還能讓麻木的人群不愿接受命運重復在下一代,從而翻出點浪花。
她已經把凱瑟琳的所有事情套的差不多了,再多的事情,這位一直居住在深宮的王后也不知道。
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地貌習俗有了一個大致的猜想,還得知了肉的秘密以及爆發了瘟疫的故事背景。對方的信息很及時,很全面,很有幫助。
經歷過武興村后,見過了常姨和白不詞,林知織不再單純把合同里的人當nc,而是視作生活環境不同的同類。
林知織愿意帶這個想去救女兒的母親一起出逃。就算是在合同里,見到的是虛假的天空,那也比天空一眼都沒見過要好。
不知不覺,窗戶外的陽光消失,太陽即將下山。太久沒喝水,凱瑟琳聲音有些啞“他們是不是把我們忘了我們買的那些食物和水也沒送過來。”
上一次的面包和水準備的很快,這一次卻拖到天黑,還沒有拿來。
林知織隱約猜到是歐陽閔做了手腳,沉住氣,淡聲道“或許是想將我們餓死呢畢竟國王陛下已經不講絲毫體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