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孟冬剛開始讀詩經,提的都是些簡單問題,但孫博士仍耐心細致地講給他聽。
一老一少就著那盤炸鮮奶,探討了好一會兒學術問題。
“敏而好學,孺子可教,繼續保持下去,將來大有作為。”孫博士連聲夸贊。
溫孟冬小臉害羞“多謝博士教誨。”
孫博士走時,溫仲夏不肯收他的錢。能得太學博士指點一番,那是多少碗小餛飩都換不來的。
“溫娘子不必客氣,你的那盤炸鮮奶便足夠了。”
炸鮮奶味道出奇的好,外面酥酥脆脆,內里奶香味十足,甜而不膩。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會把鮮牛乳拿來炸的,這個小娘子不僅手巧,心思還很妙。
孫博士把銅錢擱在桌上,背著手,悠哉悠哉地離去。
翌日又是個艷陽高照的天氣,清明假終于結束,今日學生們回歸,客流量勢必提高,小餛飩得提前多包一點。
現在徐袖包餛飩的速度已經快趕上溫仲夏了,一夾一捏,一個金魚狀的小餛飩就出來了。
小餛飩不追求漂亮,只要煮不散便成功。
在家自然不能簡單吃碗餛飩了事,李叔送的糯米又大又圓,瑩白潤亮,品質極好,提前泡上一夜,早上便用木甑子蒸。
土灶蒸出來的糯米飯粒粒晶瑩,香糯粘滑,還帶著一點點甑子的竹木香。
記得上輩子做燒麥視頻的時候,總有南北各地的粉絲爭論燒麥到底是純肉的,還是糯米的,她總是端水說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愛吃。
其實她是吃糯米燒麥長大的,放涼后的糯米飯混入用干香菇、豬肉、苞米和豌豆炒好的餡料,攪拌均勻。
皮子有現成的,從那餛飩皮里拿來十幾張,糯米飯放進去,只需捏住皮子往上一提,不用包口。
蒸熟的燒麥底圓,腰細,皮薄如紙,狀如小石榴,棕褐色糯米中點綴著金黃的苞米、綠色小豌豆,好看極了。
燒麥吃起來糯嘰嘰的,咸香適合,油而不膩。
“好吃好吃。”小冬兒一眼就被燒麥漂亮的賣相吸引了目光,連吃三個,小餛飩都失寵了。
攤子擺起來后,客人果然絡繹不絕,兩張餐桌根本坐不過來。
不過溫仲夏暫時也不好再添桌子,怕陣仗太大,被人指摘占道影響太學出行。
一到中午,來給學生送食盒的馬車接二連三的出現,不過細心的人發現最近太學門口的馬車似乎少了一些。
楊氏今日鄭重打扮了一番,站在太學大門口,一波又一波出來的學生從她身邊經過。
“川兒出來了嗎,不會走過去了吧”
旁邊拎著食盒的小丫鬟道“夫人,我仔細看著呢,郎君還沒出來。”
又等了一小會兒,楊氏終于看到心心念念的大孫子,連忙揮手喊“川兒。”
呂天川正和秦遷、曾年說說笑笑,聽到叫聲,詫異地小跑過去“祖母,您怎么來了”
楊氏拉著他的手“我來給你送飯。”
“祖母,我不是在家說了中午不用來送飯嗎”
“那怎么行你讀書最是辛苦,你又吃不慣外面的飯菜,不給你送飯難道吃膳堂啊”楊氏語速飛快,“你們膳堂難吃我又不是不知道。”
她不容孫子拒絕,把兩層大食盒送到他手里。
呂天川只得接過,兩位同窗向他祖母遠遠鞠躬見了個禮,便笑著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