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因何傷心啊”
溫仲夏也關切地問了一句。
郭正五啜泣了兩下,以袖掩面,再抬頭時,只見眼眶些許泛紅。
“讓各位見笑了。”
他嘆息道“煎餅卷大蔥味道極好,只是忽然想起年少時赴京趕考,老娘便給我做了一捆這樣的煎餅,讓我帶著路上吃。”
“我為了多吃幾天,每次吃半張,抹的醬是最便宜的那種豆醬,沒有溫娘子你做得味道好,雞蛋更別想,起頭兒還有大蔥,到后來什么都沒有,只能干啃餅子,那會兒吃著也不覺艱難,唉,一晃數十載,如今也成糟老頭子了。”
原來是睹物思情啊,眾人松了口氣。
溫仲夏道“大人正值壯年,何以言老如果愛吃的話,我隨時能做好給您送去。”
越是簡單樸實的吃食,有時候越能打動人心,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往昔的點點滴滴其實就藏在一日三餐中。
煎餅卷大蔥,她做對了。
旁人也恭維了幾句郭祭酒苦盡甘來,是金子終會發光的等等,郭正五連連擺手自謙,同時笑容回到臉上。
“各位,別客氣啊,”郭正五指著餐盤道,“溫娘子的手藝果不虛言,這煎餅卷大蔥的味道很是地道,和我老家的一模一樣,都嘗嘗。”
坐得近的幾位紛紛拿了張餅開始卷大蔥,有吃不慣生大蔥味道的,譬如龐司業,越嚼越慢,看得出來,他吃得非常艱難,極力忍耐著,五官還是被刺激得幾乎要變形。
好不容易咽下去,他還得擠出個笑臉說“味道確實獨特。”
溫仲夏抿著嘴角,強忍住笑意。
郭正五問他“龐司業,膳堂有這煎餅卷大蔥嗎”
龐司業再一次被問住了,他都沒去過,怎么會知道呢
正想敷衍回一句時,杭曜接話道“回大人,學生從未在膳堂見過。”
外圍的學生也大聲說“沒有做過,天天不是包子就是饅頭,很少做餅的,我們都吃膩了。”
“行,我大致有所了解了。”郭正午道。
龐司業放下煎餅,忙說“大人想吃的話,下官立刻讓膳堂安排上。”
郭正五擺手“沒必要,我又沒空去,不需要給我搞特例,我要想吃的話,這不還有溫娘子嘛。”
聽到這話,溫仲夏心中暗喜,看來事情有希望。
郭正五又嘗了幾口鹵菜,連連贊嘆。
隨后一行人起身,走向不遠處的胡餅攤。
性子爽利的成娘子看見大官也不免緊張,她的老父親則悶著頭做餅,把交際的活兒全交給閨女。
郭正五和顏悅色地問她家里有幾口人,賣胡餅能不能掙到錢,有沒有什么困難等等。
成娘子起初有些拘謹,說著說著便敞了開來,就差把每日流水精確地報出來,又包了幾張剛出爐的芝麻胡餅,分給諸位大人和博士。
郭正五嘗了兩口,也是不斷說好,旁人紛紛附和。
一派官民一家親的和諧景象。
溫仲夏在一旁默默感慨,古今的領導考察民情都是一個做派啊。
這要是擱現代,這場面高低得上晚間新聞。
她唯一奇怪的是,杭曜不是管理層,算起來只是個資歷尚輕的年輕博士,也被郭正五叫到身邊寸步不離地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