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要送去遠方的信,最終寫了有四頁紙之多,溫仲夏、徐袖和溫孟冬每人都上手寫了一點,匯報近況,訴說思念,詢問安好。
冬兒還把自己得到杜先生夸贊的一份功課也附了進去,好讓爹爹知道他有在好好念書。
考慮到天氣炎熱,路途遙遠,沒有防腐劑做不了吃食,只好罷了。
溫仲夏專門去金鋪將金鋌融成薄薄的金葉子,讓徐袖縫進衣服里。其實這些錢能不能送到他們手里,她也沒把握,全看送信的人有沒有良心了。
最后所有東西裝進一個小箱子里,送到伍家。
“老爺,咱們真要幫她送東西嗎”柳氏還是有點憂慮,“萬一被官家知道,遷怒于我們怎么辦”
伍長貴指著箱子道“夫人,她連鎖都沒上,可見坦坦蕩蕩,掛念父兄,送點東西,乃人之常情,官家又不是昏君,不會計較這種小事的。”
“就怕溫尚書的政敵不肯善罷甘休。”柳氏雖只是個后宅婦人,但因出身,從長輩口中聽過不少朝堂斗爭,那真是官場如戰場,殺人不見血。
“夫人說的不無道理,”伍長貴背著手走了兩步,“這件事溫仲夏肯定不會四處亂說,咱們這邊目前只有你我知道,我把這件事秘密交代給帶隊的老黃去辦,他嘴巴嚴,辦事牢靠。”
其實幫溫仲夏送東西,伍長貴也有私心。
如果將來有一天溫旬能夠起復,再得重用,那么他算結交了一條大人脈,如果他回不來,只當是做了件善事。
不過伍長貴莫名有種預感,前者的可能性也許更大。
如今朝堂局勢差不多穩定下來,正值用人之際,溫旬的才干沒得挑,如今還有個能干的女兒,說不定哪天就是這個小娘子為父親和兄長掙到回來的路。
伍長貴叫來管事,把這件差事細細交代下去。
“到了那邊,不要聲張,要找個信得過的人去送,如果他們有困難,能幫就幫一些。”
管事認真記下,保證完成。
踐行宴后的兩天,商隊便出發了,溫仲夏的那個箱子躺在商船的一角,飄飄蕩蕩去了遠方。
解決完這件心頭大事,溫仲夏終于可以專注精力迎接七夕節。
在以前七月初七這天大多叫做乞巧節、女兒節,到了大宋,七夕節這個稱號逐漸傳開。
七夕節在大宋是非常隆重的節日,隆重到官吏可以放假一天。不得不說,大宋動不動就放假的制度真是令后世人羨慕。
進入七月,百姓便開始為過節做準備,滿大街都是賣乞巧的各種物品。到七夕前三天,街上甚至會擁堵,“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1”
七夕是屬于女人的節日,這天她們會望月穿針,焚香列拜,平常被嚴格拘在家里的未婚小娘子也能大膽出游,吃巧果,放河燈,玩磨喝樂等等,熱鬧極了。
巧果是七夕節最受歡迎的節慶吃食,是用油、面、糖做成面團,放入雕刻了花紋的模具中,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最后用小火慢慢烘熟。
巧果深入民心,溫仲夏自然也順應風俗,做巧果來賣,只不過稍稍做一些改動,給巧果里添上豆沙、蓮蓉和芋泥的餡料。
另外則是在圖案上下功夫,這會兒流行的巧果花樣比較單調,譬如捺香、方勝,是兩種簡單的幾何圖案。
這哪夠啊溫仲夏好歹經歷過現代社會各種廣告的狂轟濫炸,花樣百出的圖案設計在腦袋里有些積累。
找到制作模具的工匠,他們手藝高,只要把自己想要的花樣告訴他們,都能刻得出來。
巧果不用等到七夕,提前便開始賣了。
“夏兒,咱們的主要客源都是太學和國子監的男學生,他們會買巧果嗎”徐袖不解。
金水和李田田也想不通,男人自然也過七夕,但對巧果的熱情遠不如女人們。
溫仲夏俏皮一笑“他們不吃,但是他們有母親姊妹啊,還有的可能有心儀小娘子啊,都能送。”
這個時候就要靠廣告詞了。
“母愛如山,為她買溫記七夕巧果,重溫年少時光。”
“要當好弟弟,就要給姐姐買溫記七夕巧果”
“溫記七夕巧果,織女吃了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