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葶沒多想,只遲疑了幾秒,便點了頭“是該見見面。”
按理說,請大家吃一頓才好。
但她這次是為喪事,實在不適合大張旗鼓。
只能等回了向陽大隊后,給幫助過她的人寄些東西。
尤其鳳英嫂子,不僅死活不要她的錢票,還好吃好喝的招待
趙鳳英是個行動派。
尤其知道藺葶急著回家,干脆領著她在家屬院里轉了一圈。
再回到家里時,身后已經跟了十幾人,直將不算寬敞的客廳里擠的滿滿當當。
大家伙兒也不空手,有人織毛衣、有人納鞋底、有人剝花生,也有人膝上抱著年幼的孩子。
勾勒出一副很鮮活的,極具年代感的畫面。
作為這次相聚的主角,坐在鳳英嫂子身旁的藺葶,自然被所有人好奇著。
七嘴八舌問她跟霍嘯是怎么認識的,哪里人,多大了,過來坐了多久的車,路上有沒有什么稀奇事
有些問題,從后世的角度來看,甚至算得上冒犯。
但藺葶更知道,這是時代的特色,所以她努力適應。
當然,也有那么一兩位不甚友好的。
只是還不待藺葶疑惑,就被鳳英嫂子用一句“小藺拒絕了捐款”給打發了。
也在這個時候,她才知道,捐款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
不過轉念又覺不算意外,畢竟這年頭日子不好過。
就算是軍官,那也有好幾個孩子與老人要養。
且聽渾身補丁,面色蠟黃的那幾位嫂子抱怨,丈夫大部分收入居然還要補貼給幾位小叔子時,藺葶就更明白那厚厚一疊捐款里,有多少人的不容易
八卦聽起來,時間過的很快。
這不,沒一會兒功夫,就又到了中飯點。
待所有人搬著自帶的小凳子回家后,藺葶便陪著鳳英嫂子做了中飯
飯后。
嫂子有午休的習慣。
藺葶便也回了次臥,整理霍嘯的遺物。
意外也不算意外的是,當了十年兵,對方的東西卻不算多,甚至可以說是簡樸。
除了幾套半舊的軍裝外,更多的是書籍等物。
據呂嫂子說,東西是鄧團長親手收拾的,衣服折疊的很是板正整齊。
咳咳就連打了補丁的內褲也疊的方方正正。
藺葶擔心弄亂了沒本事還原,又有些尷尬,拾掇的時候小心再小心。
其中,還發現了兩封原身寄給霍嘯的信件。
她沒打開,因為記憶里有信件的內容。
說來藺葶是不能理解的,連面都沒見過的兩人,只寫了兩封信,便定下了婚約。
這么說也不對。
嚴格說來,應該是霍嘯的母親胡秀挑選了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