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云團團拿齁甜齁甜的話糊云老太的心,一唱一和間將云老太逗得心花怒放。賀之亦面上沒什么表情的走過去,自己倒了些熱水在他水壺里仿佛什么都沒聽見,他自己也什么都沒想的離開了。云團團則是又光明正大的偷了一會兒懶這才吃得渾身上下暖洋洋的去上工。
紅薯吃多了就容易通氣,為了避免跟在她身后干活的人聽到什么或是聞到什么,她一會兒還得再跟他們拉開點距離。
于是扛著鐵鍬回來的云團團就跟剛充滿了電一般,直接與身后那群主力隊的老少爺們拉開了一段相當大的距離。
雖沒一騎絕塵,卻也是遙遙領先,讓那群老少爺們不由奮起直追
另一邊,同樣出工的云滿倉爺四個就沒云團團這種好待遇了。中午的時候他們爺四個跟其他人一樣都是白水就自家帶出來的餑餑。
餑餑是他們這邊對面粉類干糧的統稱,但大多都是指玉米面的厚餅子。這種餅有純面的,有裹餡料的。云家帶出來的玉米面餑餑就是裹了咸菜粒的。
將芥菜疙瘩腌成咸菜,將大蘿卜曬成干,還有其他一些家常菜制作的菜干,咸菜,隨便挑個一兩樣將其切成小碎粒和著玉面米餅子一塊蒸,如此一來也有個咸味。
玉米面的餑餑溫熱或是微涼的最好吃,咬起來還有一些小筋道。也因此大家伙帶出來的糧食或是用布裹了揣在自己衣兜里或是放在云老太燒水的附近,借著燒水的爐子保溫。
賀之亦帶來的干糧是他自己做的,樣子跟別人的都不一樣。
旁人的都是圓的或是橢圓的,只有他的是長條樣式的。怎么說呢,旁人的像沒發起來的饅頭,他的像極了雪糕冰棍的樣子。
還是夾心的那種。
知青點是集體宿舍,但那邊卻不吃大鍋飯,而是各吃各的。
每個人都在自己飯盒上做個標記,蒸米飯的時候就用飯盒做蒸鍋將米和水放在里面然后和其他人的飯盒一塊放在鍋里。
蒸餑餑也差不多如此。
普通人家到了冬天都是一口氣蒸上兩三鍋,之后放在外面凍著,每天拿幾個進來熱著吃,能省不少事。知青原本也是這樣,想著天冷了就各人蒸一鍋,用網兜掛在房沿上,要吃了就從自己的網兜里拿兩個出來。但人多手多是非多,沒多久就有知青開始丟餑餑以及總有人認為自己的餑餑少了的,最后鬧了起來讓村里人看足了笑話。
這些知青都是千里迢迢來的他們這邊,年紀輕輕就背井離鄉也不容易,所以只要不鬧得太過份,村民們也不會跟他們搞那套上崗上線的操作。
但多少讓他們對知青這類人有了個非常下頭的壞印象。
“哎呦喂,這干活秀氣,做的餑餑也這么好看。”坐在一塊吃午飯,李會計的老婆趙桂芬一邊指著賀之亦做的餑餑一邊跟其他幾個年輕相仿的中年婦女們說笑,“這是賀知青自己做的吧”
“嗯。”賀之亦不喜這種自來熟且還沒啥分寸感的人,更不愿意跟人打交道,聽到趙桂芬問他,心中抗拒面上卻越發面無表情的點了兩下頭。
“大小伙子咋還跟個姑娘似的。”趙桂芬見賀之亦這般羞答答的樣子隨意打趣了一句,便又轉頭頂著風跟其他人聊得熱火朝天的。
趙桂芬是村里會計的老婆,每次出工都能拿到一個不錯的工分,于是她便經常出來蹭工分。也因此和別人相比,她干活雖然不是最積極的,卻是最積極出工的。
此時周圍都是人,你一言我一句說下來,干巴巴的餑餑都好吃了不少。
天凍,大家伙都盡可能的圍著燒水的爐子坐,也因此以關系戶身份坐在最佳位置的云團團也聽到了趙桂芬這話。云老太聽到趙桂芬的話,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賀之亦,隨即怕旁人聯想到云團團不會做飯再用這事打趣云團團,便將吃不了的半塊餑餑給了云團團,起身給村民們加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