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通知上的內容并不復雜,除了常見的“急轉”、“旺鋪”等字眼外,只多了一條。
“余貨可進價轉讓。”
余貨能轉讓,那貨線呢
顧明月走進里面,店面還沒有轉出去,里面的衣服照舊掛在墻上和地面衣架上。
十幾平方米的店鋪,里面只有個女店主,正撐著頭打哈欠。
生意不好,人就想睡覺。
“想要點什么”女老板起身看她,“毛衣還是褲子我們店這幾款走貨都不錯。”
顧明月轉著看了下衣服款式,樣式不突出,店內風格混搭。打眼一瞧,并沒有多少亮眼吸睛的服飾。
“我剛看你們店門口貼的紙條,店面是要轉讓了嗎”
“是準備轉出去,”店主看顧明月的眼神瞬間變了,沒想到來了個問店面的,往上提了些情緒,“你是來談轉讓的”
“差不多。但我在外面有自己的地方賣衣服,接手不了你的店面。”顧明月開誠布公“只能接收你們部分貨源。”
“那也行。”
貨砸手里,沒了門面,她就得暫掛朋友店面或者擺攤處理,費時費力。
沒那個時間耗。
“但同樣的,我也有幾個問題想咨詢您一下。”
“什么問題”女店主沒聽過這樣的要求,剛松的氣瞬間提起來了,第一反應很是警覺。
“關于進貨的方面,就是我想知道你們是怎么找的溫市批發市場進的是哪一家的貨又是怎么把貨從溫市進回來的”顧明月小本本上其實記著不少問題,只挑了幾個不算深入的問題,打開聊天口。
聊天就跟剝洋蔥一樣,慢慢來,逐層深入。
得有耐心。
店主思考一瞬,眼睛看回自己店面上的衣服,不答而問“你先說能幫我處理多少衣服”
“牛仔褲可以全要。其他的,我都需要挑款式。”
她是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
明知道款式滯銷,還硬著頭皮買,成本投入過高,冒著口碑的風險。
再往下做就不劃算了。
批發生意說白了,就是個“u”型管。貨源影響市場,市場倒逼貨源。
生意好的進貨量大、走貨量大,存貨就多;差一些的呢,就會畏縮,不敢多進、也不會多存。
女店主就是這樣,店里存貨不算多,但就是耗人。
她重新盤了下店里的貨,又跟顧明月反復確認買賣數量。一個下午時間耗了一半,才勉強達成一致。
顧明月付了訂金,看她從柜臺抽屜里拿出小薄冊子,前三頁記滿了電話。
“這上面是我干這兩幾年來,所有供貨商的電話和地址。”事情談成了,女店主也沒有像那么防備,還給她倒了杯水。
“去溫市的話,是每周都會有司機來問。周五收完攤子走,第二天中午到。司機直接給拉到位置,就在當地批發市場旁邊的停車場等著,進完貨直接回來就行。一般司機都會等兩天,要是不放心,可以下車的時候再問一下。”
九幾年交通還不甚發達,來往運輸都以客車為主。
“進的貨是跟車回來嗎,還是溫市那邊派車發回來”
“溫市不能直接發,沒有代收的地方,都是跟車回來。”女店主說得很詳細,“咱們離溫市遠,一般都是會有兩輛車一起走。一輛車坐人,另一輛車是專門去拉貨的。貨是按箱或者包收費,每箱貨是三塊錢或者五塊,人是單獨付費。”
“除了跟車的出去,還有就是自己火車來回。這種就危險些,夜里不嗆能睡了,得注意提放。很熬人。最好是兩個人一起或者是市場上幾個男人結伴。一般都是生意特別好的,進的貨也獨,不怎么跟車走。”
“我們的生意就很一般了,所以基本都是溫市貨。偶爾不夠賣了,就會從省會或者是隔壁省的漢市再進點貨,配著賣。”
就沒必要再往溫市跑了。
“從咱們批發市場去省會的車是隔天發,就在北門有個汽車站。通常就是一輛車,坐滿就走。回來的時候,人跟貨一起。當天往返,司機不等人,不過夜。”
目的地不同,來往的車費也不相同。
“去省會的貨,每箱是附加一塊錢。人是兩三塊不等,主要是看司機。單程超過五塊就是在宰人了,沒必要坐他車了。”
顧明月一一記下“那咱們市場的貨除了溫市,還有從其他什么地方進的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