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送過來,今年的新米也只需要再等兩個月了。你們家里的既是去年買的,家里剩得肯定不多,表舅吃習慣了的,你別把表舅的口糧給送過來。”郭元乾既然知道這米這么金貴,又怎么好搶表舅的口糧,“到時候你們家買的時候,也知會我這邊一聲。”
張可行自然要看一下剩余的量夠不夠祖父的,“我會留足祖父的量。”
“真不用。”郭元乾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勸住張可行不再過問這事。
張可行看表叔都有些急了,到底是答應不跟祖父提這事,但他也對這事上了心,原來家里經常吃的米其實不那么好買的啊。
郭元乾這邊則是堅定了往寶安縣跑一趟的心思,別管十幾年以后可能會閉關,現在這十來年還是往那邊采買吧,至少味道不錯的大米不至于像這邊這樣難買。
另一邊的郭無恙已經在心里算開了,家里請的司機李宵,包食宿是一百五十元港幣,按表叔說的,這是比較高的薪水。
而元朗米六元一斤,一天三餐,像李宵這樣的體格,就算是早餐吃早點,那午餐跟晚餐怎么也得吃六兩米,一個月光買這個米就得花一百零八塊。
其實,就算是普通香米一塊二也不算便宜了。在津沽的時候,他們家可沒有買過這么貴的米,港城這邊的物價確實是挺高的啊。
要說味道,那確實是舅太公家里的米飯要比自家在菜市場買的要好吃。
他們家的人食量大,五個人按四人量來算,如果也買這個元朗絲苗米,一個月買米就得花四百多,這還光光只是大米的開支,再加上其他柴油鹽醬醋茶等等,開支更大啦。所以,還是得賺錢啊。
不知道郭元乾跟安梅是不是這么想的,反正他們討論起制衣廠的事情是越發地用心認真了。
搬來洋房來住確實是其他的開支也升起來了。
郭無恙想起來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買了花,就得配個花瓶,配了花瓶發現需要更換家具,換了家具又覺得需要換房。
大概他們搬來洋房這邊住,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了。
張可行在這邊呆到很晚,幫著把規劃完善了才走的,好在兩家就在隔壁,回去倒也方便。
郭無恙跟小皆安已經睡下了,郭泰安還在等著,看爺爺送完表叔回來了,他就問爺爺,“是不是這個制衣廠要開起來了”
“開起來吧。”郭元乾也給長孫算了一筆賬,“憑我們的家底,不一定能撐多久,雖然買了樓出租,可它的收入看得見的。按你表叔說的,制衣廠真的利益不錯的話,比收租的收入要更高一些。而且,這個制衣廠投入不大。”不需要買大型機器,還不如買一棟樓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