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遙托著托盤,把清晨梳妝時剩下的花朵往丫鬟們頭上簪。碧月適合月季、春澗適合桃花、花影適合玫瑰,青霜今天穿的白綾兒裙子上銹了粉牡丹,盤子里正好有一朵給她戴
“姑娘都沒戴這個,我也不戴。”青霜躲著不要。
“這么好的花兒,沒人戴可惜了,你不替我戴,不就是我糟踐東西了嗎”紀明遙讓碧月等按住她,把一朵彩霞牡丹穩穩簪在她發髻上,端詳片刻,笑道,“好看的很戴著罷”
花影適時遞過去鏡子給她照,笑說“你今兒別出門了,在屋里躲一日懶,今日我替你,明日你替我,如何”
青霜往鏡子里看了一眼,又看一眼,到底舍不得把花摘下來,咬牙說“行”
“二姑娘,溫大爺到了”一個婆子站在廊下,滿面堆笑向里回說,“人已在太太屋里,姑娘請過去吧。”
“嗯,知道了。”紀明遙緩慢放下托盤,也照了照鏡子。
頭發沒亂。
她再看看身上,衣服也很整齊,幾乎沒什么褶皺。
挺好
既來之、則安之,是紀明遙重生在古代這十五年來的第二條人生準則第一條是什么都沒有命重要。十五歲的年紀,在這個時代、在大周朝,作為女子成婚的年齡都不算很早了,何況她只是“相看”,還沒定親,“相看”的對象又是大富大貴之家知根知底年輕俊俏的表哥她已經很幸運了既然是決定“終生”的大事,當然應該認真對待。
就像她猝死之后,再也不敢熬夜,每天都遵從身體的需要,至少睡四五個時辰,不但請安最晚到,上學時功課完不成也絕不犧牲睡眠時間,寧愿被先生教訓幾句甚至打手板,平日不留心維護姐妹兄弟之間的感情,不注重穿著打扮,也不著意發展琴棋書畫等興趣愛好可那些都是在嫡母的“寵愛”默許下的。在真正關乎到性命安全的事上,她更是從來沒有懈怠過。
比如,“大家閨秀”應當懂得的禮節、規矩和“潛規則”。
比如,日日留心徐老夫人對她的態度。
比如,用心、盡力完成每一件嫡母期許她能做到的事。
紀明遙端正心態返回正院,行到半路,迎面兩個安慶堂有體面的嬤嬤過來,見了她忙說“二姑娘,老太太有話吩咐。”
“是什么話”紀明遙含笑問。
她身旁身后跟著的丫鬟婆子早互相換起眼神,心里埋怨老太太今日還不讓姑娘安生,聽那兩個嬤嬤說道“大姑娘今天身上不爽快,不能與小崔大人相見了。小崔大人也正等在太太房里呢。我們人微言輕,怕慢待了小崔大人,只好請二姑娘替大姑娘賠個禮”
紀明遙早已養成習慣凡是與徐老夫人相關的事,至少要在腦子里多過三遍,何況這話一聽便不對勁。
從紀明達和崔玨去年議親開始,徐老夫人便防著她。到現在半年了,她和未來姐夫崔玨互相連影子都沒見過一個,怎么今天倒要她替紀明達賠禮這可不但會見面,還會說好幾句話呢
未成婚的姐夫與小姨子之間,也的確不適合有過多交談往來。
當著安慶堂的嬤嬤,紀明遙只裝著自己什么都沒想,笑道“知道了,辛苦嬤嬤們走一趟,我這便過去。”
看那兩個嬤嬤不動彈,她還故作不解,問一句“嬤嬤們不用回去復命嗎還是要看著我去說”
紀明遙自認對徐老夫人也算有幾分了解。她看不起庶出的孩子,也會算計庶子庶女,但她也要“體面”。讓人看著庶出孫女做事不算不體面,可被明說出來,就太不體面了。
安慶堂的人自然也了解她們的主子。
果然,兩個嬤嬤臉色微變,猶豫一時,說聲“有勞二姑娘。”便折返回去了。
她們一走,碧月等便忙簇擁上來,都要勸二姑娘可不能替大姑娘賠這個禮
紀明遙忙安撫她們,笑道“碧月,你快帶兩個人去學里找明遠,說大姐姐身上不好,我不合適見姐夫,得他來說。你快快地去,我慢慢地走,咱們一起到正院才好。”
“哎”碧月答應一聲,帶了兩個婆子就往前院學堂跑。
看著她急匆匆的背影,紀明遙頓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