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好的是,在自己入秦為質后,對自己多方面都是優待。
然而卻沒有見過幾面。
甚至主動求見,也被以各種理由搪塞,避而不見。
讓本想試著走走嬴政的關系,看能不能回國的趙嘉,不得斷掉這個念頭。
之所以想要返回趙國。
一來是父王身體不好,也許時日無多。
二來若是趙遷坐上王位,恐怕會讓本就衰弱的趙國,滑下深淵。
至于有沒有與小弟爭王的念頭,趙嘉心里承認是有的。
但他是一個家族觀念很重的人,對于父命,只會遵從,不會違背。
若非如此,在趙國朝堂與民間,他的聲望都是極好,不是沒有反抗的能力。
加之趙遷乃是倡后之子,朝堂上本就怨言甚多。
甚至李牧將軍都送來信物,暗中表示支持他。
可惜
趙嘉站在昌平君府前,輕輕一嘆。
他的確不敢違背父命是真,不敢反抗也是真。
一旦有所差池,必將讓剛剛恢復一些元氣的趙國徹底衰退。
因此,在父王于朝會上定下他入秦為質后,并未說什么。
除了有以自身為代價,緩和秦趙兩國的關系外,也有些自暴自棄的意思。
而等到了秦國后,他才發現,背離家鄉,是多么一件難熬的事情。
舉目無親。
他在秦國近一年,不斷反思。
是不是自己太天真,太想當然了。
李牧告誡他,無論如何要留在趙國,只要他不同意,一切就有轉圜的余地。若是他離開趙國,恐怕趙國真的要沒落。
他想了幾個月,才隱隱領悟李牧將軍那封信,后面想要表達,卻不能明說的意思。
他爹是個有一點能力的傻逼
然而現在為時已晚,趙嘉只能空嘆,想辦法彌補錯誤,最好在父王死之前,回到趙國。
借著李牧將軍與朝內老臣的支持上位。
不能再由父王任性。
自己也不能再想當然了。
“公子,昌平君今日有客,還請公子擇日再來。”
趙嘉并沒有喪氣,微笑道“嘉知道,有勞了。”
對于這樣的結果,趙嘉沒有意外。
這是他第三次來了,除了第一次見上面,但因為自己的不成熟,暴露了目的。
第二次第三次就吃上了閉門羹。
還是吃了沒經驗的虧。
趙嘉不斷反思總結,讓自己成熟起來。
打道回府的路上,趙嘉開始琢磨,如何與燕丹合作更為有利。
同是質子,總不能燕丹沒什么想法吧。
昌平君府。
田光正與昌平君品茗。
“君上為何不見一見”
昌平君親自為田光倒了杯泡好的香茗。
“雪頂銀梭,俠魁請品。”
田光端起晶瑩如玉石般的茶杯。
“據聞長安君很喜歡這茶。”
在昌平君身旁的昌文君,很想拉著田光出門切磋切磋,而不是在這里喝什么茶。
昌平君放下茶壺“不錯。此茶頗為有趣,于苦寒之地種植,卻比在中原地區產的要好許多。”
田光不是文人,也不是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