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件大喜事大家春季的家祿、俸祿、供奉終于發放下來了。
一般而言,武士們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家祿和俸祿。
江戶時代的日本奉行“米本位”的經濟體系,不論是家祿還是俸祿,基本都是用大米來發放。武士在領到這些大米后,再將這些大米跟商人們兌換成錢。
絕大部分的武士理論上都擁有著從自己所侍奉的主君那兒所拜領的一片由家族時代繼承的土地。
這塊封地上所產出的大米,就是你家族的家祿。
如果你的封地能夠產出100石的大米,那你的家祿就是100石。
對于自己家族所擁有的封地,武士們只擁有名義上的所有權。實質的使用權都被將軍、大名們收攏在手上。
簡單點說就是伱們的封地歸我們管。但該給你的大米一粒也不會少你。
將軍、大名們以“幫忙管理土地”的名義,將麾下武士們的封地的使用權都掌握在手里,封地上所產出的所有米會分發給擁有這些封地的武士們。
封地上產出的米是不會全給武士們的,都得交稅在江戶時代,不論是家祿還是俸祿,稅率都是“四公六民”,即官府收四成的稅。
身為下級御家人的青登,他們橘家的家祿不多不少,正好有100石。
扣掉“四公六民”的稅后,每年能從幕府那領到60石的家祿。
不論青登未來有沒有丟掉奉行所的這個飯碗,只要他的武士籍貫沒被剝奪掉,那他就可以一直領這家祿但他們橘家的這家祿相當之微薄,光看這點家祿過活,日子會很難熬。
青登長這么大不,應該說是他們橘家世世代代就沒哪個人有見過他們家族所拜領的那片封地究竟長啥樣,甚至連具體位置在哪都不知道。
這種情況其實并不新鮮。因為將軍、大名們將所有武士的封地的使用權都抓在手里的緣故,絕大部分的武士世世代代都沒見過他們的封地長啥樣,反正坐等收米就好。
至于俸祿就好理解了,就是為官的薪水。如果你沒有在官府任職,那你就沒俸祿可拿。
奉行所的同心也好,吟味方或其他哪個部門的同心也罷,只要是同心,那么在扣掉稅率后年俸基本都為30俵2人扶持。
1俵是4斗,1石則是10斗,所以30俵換算一下就是12石。
而“2人扶持”則可理解為津貼。每年會給你發夠足夠兩個成年人吃一年的米。
一年的俸祿只有12石外加2人扶持的津貼收入微薄至極。
所以,各個部門的同心的日子,都過得相當苦哈哈唯有奉行所的同心們是例外。
因為在奉行所工作的武士們,還有一項收入供奉。
各地的大名、江戶的商販們每年都會按時給江戶奉行所上貢一筆“禮金”,請求奉行所在接下來的一年多多“關照”下他們。
因為這筆“禮金”也會分出一部分繳納給幕府的緣故,所以幕府對于江戶奉行所的這筆隱形收入,一直是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町奉行每年都會按照身份、地位、政績來將這些“禮金”分發給奉行所內的諸位官員。
人們將奉行所官員們所能領到的這筆“隱藏薪水”慣稱為“供奉”。
這個“供奉”才是奉行所官員們收入的大頭。
就以有馬為例有馬身為與力,每年的俸祿是200石。
但加上每年能領到的供奉,奉行所每名與力
的實際年收入都高達500石到1000石。
家祿和俸祿都是分成三個季節來發放。
春季發放四分之一,夏季發放四分之一,冬季時將余下的二分之一全數發放。
而奉行所的供奉則是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來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