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激烈的攻防,足足持續了約半分鐘,才以左那子的主動退卻而告終。
左那子雙足一蹬,向后連退數步,與青登拉開3米左右的間距。
側身站立的她,以雙手提著薙刀,與地面構成完美的平行線的薙刀刀尖,筆直地對準青登。
“”青登默不作聲地與左那子四目相對。
雖不明白左那子到底是因為什么,才會為了與他單挑而把他“騙”到此處但在看到左那子眼下的這副表情后,青登便明白了不先滿足左那子的愿望,和她痛快地打上一場的話,她是既不會老實回答他的問題,也不會善罷甘休的。
既如此便沒有什么可再猶豫的地方。
青登岔開雙腳,以中段架勢靜靜地把竹劍架于身前。
與此同時,左那子的兩只小腳先后一蹬,甩掉腳上的藍紐平底木屐,套有潔凈白襪的一對嫩足直接踩著大地。
“天然理心流。”
“橘青登。”
“參上”
二人的遙相對峙,令周遭的空氣像是受其影響一般地彌漫著一種沉悶、窒息的氣場。
就在一條河魚于驀然之間躍出旁邊河流的水面,發出“噗通”的聲響時
帕挲
左那子勐蹬后足,踢踏著地上的青草,于眨眼間逼近至青登的跟前。
刀未至,但危險的氣勢已經撲面而來
朝青登腦門疾砍來的細長的薙刀刀刃,擠壓著大氣,發出令人難以忽視的聲勢。
在適才的短暫拼刀中,青登已親身見識到了左那子杰出的薙刀術水平。
故而面對再次向他發起主動攻擊的左那子,青登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放松與大意。
臉上神情相當嚴肅和凝重的他,此番沒有去硬接左那子的攻擊。
只見青登不退反進,在左那子的薙刀即將砍中他時,他敏捷地側站一步,然后將腰一貓。
薙刀的刀刃就這么擦著他背部的衣服掠過去。
往下貓腰的青登,在閃避攻擊的同時,默默地在雙腿、嵴背與雙臂積蓄力量。
左那子的薙刀刀刃剛一掠過,青登的上身立即如彈黃一般往上彈起
隨著青登的上身一起往上彈起的,還有其手中的竹劍
青登的竹劍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直直地噼向左那子的右肩頭。
可就在刀尖即將擊中這具美妙嬌軀的這當兒,左那子的薙刀竟然回來了。
她將薙刀迅疾往身前一收,用刀柄架開竹劍的斬擊。
防御、化開青登的攻擊、調整刀刃的朝向、然后再次揮刀噼向青登
左那子像車輪般揮舞薙刀,刀影從陽光下滾過,滾起團團塵霧。
劃破空氣的出刀聲、尖銳的刀劍相擊聲、出自左那子檀口的嬌喝腳邊的嫩草由于強力的風壓而發出細細的摩擦聲
此時此刻,青登方后知后覺地意識到這似乎是他第一次和使薙刀術的高手切磋。
同時也是他第一次和左那子一對一的單挑。
形制和關刀非常相像的薙刀,最開始時是母庸置疑的“男人們的兵器”。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和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時,是僧兵們守護寺院所用的武器。
因殺傷力強悍,到了鐮倉幕府時代1185年1333年和室町幕府時代1136年1573年,成為戰場上的主流武器。
直至進入兵器飛速發展的戰國時代,長槍的制造工藝相較于以往有了極大的進步,在戰國時代,日本的工匠們已經能造出3、4米,乃至6、7米長的大槍。
戰場廝殺,手長就是王道。
因此,至戰國時代之后,薙刀的地位被已經進化得比它更長的長槍所取代,長槍成為戰場上的絕對主角。
到了江戶時代,徹底失去戰場價值的薙刀術,漸漸衍變為了“武家之女們看家護院用的武術”。
為了配合身嬌體弱的女子們使用,薙刀的形制遭到了“輕量化”。
薙刀的刀刃變得細長許多,從原先的“芭蕉大葉”變為了“柳葉”,刀身的總長度也得到了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