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名五番隊的隊士走過來“橘大人木村大人召您到本陣議事”
“嗯,我這就去。”青登輕輕點頭。
開始軍事會議了青登三步并作兩步朝本陣走去。
其實所謂的本陣,只不過是校場東北角的某棵大樹的樹蔭里。
眼下,木村與土田皆已于本陣中到齊。
木村掃了一眼款步而來的青登,不動聲色,不僅不跟青登打招呼,還冷哼了一聲。
而青登也沒有理會木村。
二人就這么保持著“誰都不搭理誰”的默契。
“好了。”木村淡淡道,“人來齊了,開始會議吧。我只將作戰計劃以及你們各自所負責的工作說一遍,都給我把耳朵豎好了。”
說是“來本陣議事”,實際上只是木村單方面地發號施令,將一早就決定好的任務分配,逐一下發給青登和土田。
一口氣出動3支番隊這么大型的作戰,不可能不設一位負責統籌全軍的“前線總指揮”。
而好死不死的,被黑澤和大久保委以“全權負責今夜之行動”的重任的人是木村數馬。
這倒也不難理解。
土田的資歷、執行任務的經驗,皆不及木村。
青登就更不用說了哪個地方的領導會將此等重任,交給一位第一天來上班的新人
因此,指派木村這位經驗豐富的老資格來做“前線總指揮”,合情合理,無可指摘。
“前線總指揮”的身份,使得木村在今夜的行動上,擁有著遠在青登之上的權能。
一切大小事,皆由木村決斷。
青登只有提意見的權力,沒有干涉木村的決定的權力。
因此,不論木村做了啥部署,青登都只能安靜得接受,無權進行反駁。
“獨臂黨的逆賊們盤踞的那間和果子鋪,是一間長屋。”
木村蹲下身,在地上鋪開一張簡易的澄町地圖。青登和土田一左一右地站在木村的左右兩邊,一起盯著地圖。
所謂的“長屋”,是江戶時代里十分常見的一種房屋樣式。
簡單來說,就是“聯排式房屋”你的東墻就是我的西墻;你的南墻就是我的北墻。
一整排甚至一整圈屋子的墻壁都是彼此相接的。
之所以誕生這樣子的房屋布置,主要還是因為人太多了。
元和偃武以來,二百多年的和平時光使得日本的人口發生了爆炸式增長。
單論國土面積的話,日本其實不算是一個小國。在1世紀的現代,日本的國土面積比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要大。
可問題是日本適合住人的土地很少。將近八成的國土都是山地與丘陵,只有以關東平原、濃尾平原為首的這么一小撮地方宜居。
因此,為了能裝下這爆炸的人口,當權者與百姓們不得不將緊缺的地皮利用至極致長屋就這么應運而生了。
房屋緊挨在一起,就能騰出更多的土地來建造新的房屋、住下更多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江戶、京都、大坂這樣的大型城町中,每逢火災常常是火苗一起,就是一大片的房屋遭殃。
“和果子鋪的西邊是座茶水鋪,東邊是座烤鰻魚鋪,南邊是座饅頭屋,只有北邊正對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