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在這種自相矛盾的心理的驅使下,出現了這樣子的一副怪誕奇景
官兵們熟練地擺出一副“我們在努力追擊了”的模樣,但其實,他們一直與高杉晉作保持著百米上下的相當微妙的間距,只敢遠遠地用火繩槍攢射高杉晉作,不敢做進一步的靠近。
火繩槍的射速和命中率,那可是出了名的令人窒息。能否打中20米外的目標,不看技術,全看運氣。
隔著那么遠的距離進行射擊跟浪費子彈沒啥兩樣。
高杉晉作像是早就料到了火付盜賊改的官兵們不敢追擊他。
他趁著逃跑的間隙,扭回頭,朝遠遠地跟在他屁股后面的一眾官兵,露出嘲諷的笑容。
青登見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該怎么講呢
只能說真是一幕滑稽的景象。
火付盜賊改的眾官兵為何會“欺軟怕硬”、為何會“畏西洋槍支如虎”個中緣由,倒也不難推想。
盡管因職能使然,火付盜賊改常年與實力強勁的兇惡罪犯打交道但罪犯們再強、再兇惡,又能強到哪去、兇惡到哪去呢
實質上,火付盜賊改大部分的緝捕行動,都是降維式的打擊。
火付盜賊改可是軍隊,有穩定的組織架構、有精良的甲胃、有可用于機動的戰馬、有弓箭和火槍。
罪犯們有什么有勉強可用的甲胃就已頂天了
因此,能與火付盜賊改對抗的桉犯、團伙,寥寥無幾。
也就是說火付盜賊改平日里打的仗,多是沒啥大危險的順風仗,很少碰上那種會招致慘重死傷的逆風仗,缺少打艱難硬仗的經驗。
打慣了順風順水的輕松戰斗,忽然碰上不好惹的硬茬,自是盡顯脆而不堅的拉胯本色。
至于為何會“畏西洋槍支如虎”這就更容易解釋了。
直至今日,民間也好,幕府及眾藩府也罷,仍有不少“頑固派”成員認為西洋的火槍火炮、鐵甲戰艦乃粗鄙的奇技淫巧。
不過這個國家怎么說也開國6年了,腦子清醒些的人早就都已看明白了他們的武士刀、他們的火繩槍,在西洋的先進步槍、艦船利炮面前,跟繡花針、煙花爆竹無異。
說來令人驚訝,江戶幕府其實是目前全日本上下,思想最開明的勢力之一。
早在1841年,時任老中的水野忠邦就授權一位名為高島秋帆的精通西洋炮術的炮術家,主持幕府的軍備改革,著力于將幕府的軍備西洋化。
然而沒過多時,這場軍事改革才剛起步就因水野忠邦的失勢和倒臺而胎死腹中。而高島秋帆也因受到頑固派的污蔑而被捕入獄。
時間來到1853年,“黑船來航”事件后,對美利堅的兵威大為驚恐的江戶幕府,再度著手改革軍制,并為此頒布、實行了一系列政策與措施。
比如建立講武所和蕃書調所、起用精通西洋實務的有能之人等等。
青登的老朋友蕃書調所的“校長”、德川家茂的親信、接下來馬上要被德川家茂派去研究海軍的勝麟太郎,就是乘著這股東風平步青云的。
井尹直弼掌權時,一直貫徹著“開國”的方針。
而德川家茂的思想也很開明,政治立場同樣傾向于“開國”。
在江戶幕府的授權下,講武所成立了一支全面西化的“試點部隊”。
該部隊全員身著日西混合的藍色軍服,頭戴頭頂尖尖的韭山笠,使用時下最新式的西洋步槍恩菲爾德前裝步槍。
怎奈何,因為財政窘迫、頑固派阻撓、“南紀派”和“一橋派”的黨爭無休無止、蠢蠢欲動的薩摩和長州等藩國牽扯幕府精力等一系列現實原因,這支試點部隊明明已經成立好幾年了,結果直至現在仍在“試點中”,仍未將改革經驗大范圍地普及幕府全軍。
這也是為什么火付盜賊改、先手鐵炮組等部隊,目前仍像個中古軍隊一樣列裝著老掉牙的火繩槍。
“軍制改革”永遠不是個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因此,得益于講武所的那支“試點部隊”所作的示范,火付盜賊改的官兵們都是見過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