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小心。”冥陽子囑咐道,“左右大家都以為你在思過崖面壁,悄悄離開仙門,也不會有人發現。萬一有枝節,為師自然會替你擋下來。”
“多謝師尊。”薛醒說道。
這一日,薛醒悄然從思過崖離開云海仙門。
而也就是同一時間,大周派往兩國邊境澠池城的使臣,也已經敲定完畢。
前往澠池城再定大周與燕國邦交的使臣,正是大周相國,唐士奇。
而負責護送使臣隊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鎮西將軍,孤城
大周此番派往澠池的兩人,一個是百官之首,一個是西境驍將,從排面上來看,可以說是給足了燕國面子。
可這一場兩國會晤,注定了要在兩國邊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第二件大事,便是鄭宋之戰,因為一個人的到來,其最后結局,再度起了波瀾。
一個多月前的那一場秋雨過后,北境的天氣陡寒起來。央土五州,以中州為軸心,往東是青州,往西是西荒,往南是南疆,往北是北境。
央土五州,北境和西荒的春秋兩季,時間極短。往往世人方覺得春季降臨,夏天便已經到來。秋冬更替也是一樣。只要一場秋雨,北境的天氣,便已經寒氣逼人。
只是北境南方的情況會好上一些。
如果是大周邊界,北境長城以北,那里即便是夏季,也依舊寒意逼人。以至于極北地區,就是一片冰原。
四海之中,位于北境以北的北海,終年難有破冰的時候。
而如果形容北境南北冬季的差異,也只能用南方“鵝毛大雪”,北方“風霜刀劍”來形容。
北境遼闊的地域,過了虎牢關,冬天下的雪哪里是雪,簡直是在下刀子,下雪球,每年冬季都會有一大批人被這里的苦寒活活凍死。
鄭宋兩國國戰,起于宋歷五百三十二年晚春。持續到現在,已經快有一年時間。
宋國鐵騎在儒劍宋之問的率領下,越過兩國邊界,揮師東進,而后轉戰北方,連下鄭國十八座城池,劍鋒直逼鄭都最后一道防線,汜水關。
彼時鄭國正處于內戰當中。
太子黨與小太子黨還沒分出勝負,宋之問已經把宋國軍隊開到了汜水關下。而一旦汜水關淪陷,宋之問劍指鄭都,鄭國將再無阻擋宋國鐵騎的防線。
危機時刻,稷下學宮年輕一輩的翹楚小先生陳守仁領齊國三萬精兵馳援鄭國,鎮守汜水關,生生以三萬兵力,將儒劍宋之問的十萬鐵騎擋在了汜水關外。
兩軍對壘,愣是將這一場原本該毫無懸念的戰爭,拖到了這一年的凜冬將至。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