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自打進入江戶時代以來,武士們對刀的鋒利程度比前朝歷代更加重視了,這使刀的“試斬”非常流行。
試斬分為“生人試”、“死人試”、“堅物試”等。
最早都是生人試,也就是用活人試斬。
戰國時代的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次,經常外出拿無辜的路人作為試斬對象,使老百姓噤若寒蟬,秀次也由此得了一個“殺生關白”的外號。
直到德川家族掌權,日本進入江戶時代之后,“生人試”才被廢除。
既然沒法拿活人來試斬了,武士們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地改用死人,“死人試”由此興起。
用死人試斬時,要先設一個土壇,將死尸雙手上舉,橫向放在土壇上,用兩對竹棒固定住。試斬完畢后,將試斬結果用金鑲嵌寫入刀銘,稱為“裁斷銘”。
“死人試”里最重要的測試環節,名叫“胴切”,也就是將尸體疊在一起,測試一刀能砍斷幾具尸體。
砍斷一具的稱“一胴”,兩具的稱“二胴”。
一般來說,能達到“三胴”的就是質量上乘的寶刀了。
日本刀劍史上的最高記錄是“七胴”,即一刀斬斷七具尸體。
因此,“一擊斷軀”并非什么難以辦到的事情。
只不過,這也僅限于腰斬。
人的肚子里盡是胃、腎、腸子等柔軟的器官,唯一算得上堅硬的物體,就只有腰骨了。
反觀縱斬先不論器官,光是骨頭就多得令人頭皮發麻。
頭骨、頸骨、胸骨、肋骨、腰骨、盆骨若要把人體豎著斬成兩半,就意味著需將那么多的骨頭全部斬斷。
此時此刻,敵我雙方總司、左那子和小野寺也好,以弓箭手們為首的黑母衣眾也罷,全部都傻眼了。
如此兇殘的場面,直接震懾住了在場眾人。
一時間,弓箭手們停止了射擊,呆若木雞地望著大顯神威的青登。
就在他們都像個夢游患者一樣兀自茫然的這當兒青登已然完成了“換裝”。
他將剛奪來的和弓交到左手,箭筒放至腳邊,然后以行云流水的動作抽箭、搭弦、張弓
哧哧
緊繃的力量從青登雙臂間彈開,破空聲傳出,比黑母衣眾的弓箭手們射出的箭失更加響亮、更加高亢與其說是箭失,更像是子彈。
箭失的鳴聲久久不息,伴隨著風不斷延伸到遠方一直延伸至某名弓箭手的天靈蓋。
噗
箭簇扎進前額,穿透后腦。
蓄積在箭頭上的能量瞬間炸出,使得腦漿、碎骨和血液一起形成霧狀,噴灑得到處都是。
說時遲那時快,青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度挽弓。
哧哧
又是一根箭失飛出。
噗
又有一名弓箭手中箭倒地。
同樣的爆頭。
同樣的腦袋炸裂。
和弓作為世界上可見的最大型的武器實用性質的弓,雖略顯笨重、不靈活,但威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媽的快把地方躲起來”
“小心點那家伙的弓術很厲害”
“躲起來快躲起來”
這個時候,殘存的弓箭手們總算是如夢初醒,連忙一邊尋找掩體,一邊張弓還擊。
嘴咬佩刀的青登,一手持弓,一手拿箭筒,靈活地翻身滾進旁邊的一顆巨石后方。
三個人往西邊去了,另有五人跑到了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