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次的行幸都是在京都市內,而這一回的行幸大和卻是遠離京都。
不論傳聞是真是假,一旦天皇離開京都了,那他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天皇可沒有什么羽林衛、御林軍。
總不能指望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卿來保護天皇吧
天皇若是離開京都,那他遭遇何等意外都不足為奇
其次,打從許久以前起,民間就一直流傳著“長州與尊攘派公卿相互勾結,暗中挾持了天皇”的陰謀論。
不同尋常的行幸地點和時間,再聯想到這則陰謀論
被攘夷戰爭逼得走投無路的長州尊攘派決定劍走偏鋒,挾持天皇去長州,進一步加深對朝廷的控制,借此獲得號令全國的特權這么一想,一切就變得合理起來了
退一步來講,此則陰謀論的真假虛實,先暫且不論。
有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尊攘派并沒有那么尊敬天皇。
尊攘派的部分成員主要以中下級成員為主因為皈依者狂熱或是別的什么原因,確實是很敬愛天皇。
可是,尊攘派的頂層人士,比如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三條實美等人,并不如其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愛戴天皇。
換言之,在“如何看待天皇”的這一問題上,尊攘派高層與佐幕派高層是一致的視天皇為工具
只要劫持了天皇,長州就能像三國時代的曹孟德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先是以天皇的名義對外公布天皇是自愿來長州的,我們并沒有強迫他。
接著,再繼續以天皇的名義來號令天下諸侯,找幕府的麻煩,反復譴責幕府,甚至剝奪德川氏的征夷大將軍的官職。
反正天皇在他們的手中,他們大可隨心所欲地操縱天皇的言論,想讓他說什么就說什么。
事實上,天皇是死是活,京都士民們打心眼里覺得無所謂。
說白了,打從幾百年前起,天皇的實際定位壓根兒就不是一國領袖,而是衍圣公般的存在,就只是一個文化符號。
哪怕是生在天子腳下的京都士民,他們的日常生活里也壓根兒沒有天皇的影子。
在野心家和政治家的眼中,天皇是很好用的工具。
可對平民而言,天皇就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衍圣公是死是活,關他們屁事
死了的話,或許更好。
因為這樣還能給他們帶來一些茶余飯后的談資。
相較于天皇的去留與生死存亡,京都的士民們更關心長州的尊攘派會不會燒掉御所這才是事關他們的生計的緊要大事
天皇的御所并不如江戶城、大坂城和二條城那般,是一個城墻壯闊、擁有護城河的堅實堡壘。
御所的圍墻很矮,隨便架個扶梯就能翻進去。
此外,御所距離附近的住宅就隔著一條大街。
一旦御所失火,勁風一吹,無數火星就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向四面八方。
屆時,大半個京都都會有被燒為一片白地的危險
論人口密度,京都可不輸江戶、大坂。
京都可承受不起失火的代價
“以訛傳訛”素來是民眾的拿手好戲。
隨著“挾持天皇,火燒御所”的傳聞的不斷傳播,漸漸的,開始逐漸出現各種各樣的版本。
長州不僅要挾持天皇,還要挾持朝廷的全部公卿
長州不僅要火燒御所,還要在京都四處放火
類似于此的似真似幻的消息,不勝枚舉。
近日里,京都的空氣里始終彌散著緊張的氣味。
恐慌的情緒如瘟疫一般,散播至京都的每一處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