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神”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
在前陣子的下關戰爭中,一向趾高氣昂、打心底里瞧不起西方諸國的長州人,也得乖乖地推出大炮來跟美法聯軍對轟。
隨著這4尊大炮的現身,會薩聯軍的士氣大漲。
至于長州軍的將士們,則是臉上變色,頰間充滿忌憚的神情。
為了這一天,會津與薩摩可謂是準備良久。
不僅動員了最大兵力,而且還調來了能夠征集的所有槍炮。
反觀長州他們直到剛剛才得知御所有變,所以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像樣的準備。
就連目前集合于此的將士們,都是臨時調集、拼湊而來的。
他們眼下所能使用的武器,也就只有腰間的佩刀了。
以有備攻后備,以多算打少算,自然就是這般后果。
1條街道、2個陣營、3支軍隊,就這么隔著區區十數米的間距,展開對峙
“緊繃”、“緊張”、“悚然”、“駭人”這些普通的字眼已不足以形容此時此地的氛圍
仿佛掉入一顆火星,就會引起驚天大爆炸
毋庸置疑值此關頭,一旦雙方中的任何一名士兵做出過激的舉動,比如槍支走火,定會瞬時引發一場血腥大戰
長州軍的將士們一個個咬牙切齒,眼泛血絲,像極了受傷的野獸。
經過短暫的適應,他們對會薩聯軍的憤怒已然壓過了對槍炮的恐懼,仿佛隨時會撲將上去,與會薩聯軍拼個你死我活。
三條實美呆站在街邊,睜圓雙目,傻愣愣地看著眼前的劍拔弩張的局面。
眼見長州人有動手的傾向,其面色霎時變得煞白。
他顧不得自身形象,也顧不上再用“優雅”的、咿咿呀呀的“公卿腔”來說話了。
“停手停手不能動手不能動手啊”
他揮舞著雙臂,三步并作兩步地沖到長州軍陣之前,以肉身隔開了兩大陣營。
長州軍陣中的某位將領級別的人物認出了三條實美。
“三條大人您快讓開小心受傷”
三條實美無視其忠告,硬著頭皮,梗著脖頸,扯著嗓子,猶如公鴨般發出嘶啞的喊叫
“你們睜大眼睛看清楚”
“會津軍與薩摩軍的身后,可是御所啊”
“你們若是發起攻擊,將使御所受到牽連”
“如此,你們不,長州將會被認定為朝敵”
朝敵聽見這個詞匯,在場的長州將士無不變了臉色。
朝敵,即朝廷之敵。
在日本歷史上,“朝敵”是一個復雜的、影響力極深的政治用語。
被標記為“朝敵”的一方將在輿論上處于極度不利的地位。
在大多數情況下,“朝敵”會被視為敵人。
而那些受命征討朝敵的人,則被視為正義的一方,占盡了道義。
痛打朝敵是絕對的、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確
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朝敵,當屬平安時代的掀起叛亂、自立為“新皇”的平將門。
總而言之,一旦被認定為朝敵,將會變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大逆賊
雖然日本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被認定為“朝敵”,然后靠著犀利的手段來實現反殺的事跡。
比如室町幕府的初代將軍足利尊氏曾被后醍醐天皇宣布為朝敵
他通過拉攏光嚴上皇,并利用院宣與后醍醐天皇的敕令對抗,贏得了支持并最終擊敗了后醍醐天皇。
但是其他勢力都能置“朝敵”的罵名于不顧,唯獨長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