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君也沒有開口指點迷津,起身說道“打擾了,我得去別家了。”
王振連忙起身挽留道“公子莫走,賤內正在廚房里忙活,既然來了,吃兩口小菜再走也不遲。”
宇文君搖頭笑道“今日要拜訪的人還多,以后有機會的話,稍微喝幾杯也是可以的。”
王振識趣應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挽留了。”
送宇文君走出家門后,王振返回屋子,想起自己的兒子,無奈失望的搖了搖頭。
隨后,汪巖帶著宇文君來到了李家,家主李秋已經上了年歲,兒子李寒倒是正當年,家里的力氣活兒,兒子一個人全包了,還有一個閨女,在去年嫁到了別的村子。
家里還有個睡在床上的老人,已經睡了好幾年,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李秋對自己的親娘也是日漸失望,話雖沒有明說,心里卻也是巴不得自己的親娘早一點入土為安。
李寒倒是很熱心的照顧自己的奶奶,從來不厭倦,李寒的母親本身也和婆婆的關系不太好,可看兒子和奶奶的關系很好,因此在照顧老人家這件事上,李寒的母親也出了不少力。
之后又來到了給宇文君做飯的張氏家中,這家是兩個閨女,都已經嫁到了外面,逢年過節偶爾回來,只有張氏和自己的丈夫張紅年相依為命。
張紅年無可奈何的說道“山里許多事情我年事已高,有點干不動了,真羨慕有兒子的家庭,老子不行了,兒子還可以搭把手,我這可以靠誰啊。”
“也不怪別人,只怪我自己娶了個生不出兒子的婆娘。”
在一旁忙活雜務的張氏聽到這話后沉默不語,也不想多說什么,其實就連張氏自己心里都覺得自己沒出息,沒能給老張家生個兒子出來。
宇文君也沒說什么安慰的話,這個年紀的人某些觀念根深蒂固,早就脫離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范疇。
之后,宇文君在汪巖的帶領下,又拜訪了幾戶人家,有妯娌之間鬧矛盾的,有婆媳關系不和睦的,有些妻子嫌棄自己的男人沒出息、窩囊,怎么看都不順眼。
某些丈夫懷疑自己的妻子可能在外面偷人了,卻又沒有證據。
再要么就是誰家買了一頭驢子,誰家閨女嫁了個好人家,在背后嚼舌根,指指點點,見不得別人好。
總之,眾生皆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大致了解后,宇文君就返回了自己的住處,汪巖頗有眼色的給宇文君倒了一杯茶,順帶問出了心里的疑惑“公子為何不去拜訪村子里有名望的人呢”
宇文君也不不厭其煩的解釋道“有名望的人,日子過的好,對其余人自有一股居高臨下的傲氣,縱然平日里為人處世大體看得過去,可心里還是把臺階分的很清楚。”
“再要么,就是互相看彼此不太順眼。”
“偶有小矛盾,都私下解決,大矛盾彼此都悶在心里不說,害怕真的斗起來后落得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汪巖對宇文君這位公子改觀了不少,發自肺腑的贊許道“公子明察秋毫。”
宇文君淡然一笑道“這些事到哪里都是一樣,官場上也是如此,無關套路,只是人性而已。”
汪巖心中有所觸動,對宇文君最初的不太信服,逐漸開始信服。
了解情況后的宇文君,變得更加惆悵,在這樣的村落里矯正家風,以正國風的難度極大。
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對比,清水村的人對外面的世界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認知,一切只能從零開始。
宇文君陷入了沉思,他也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比較好。
本質上,和這些人講究之乎者也,村民們更愿意去相信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好處,況且,這里的人本身都都沒有讀過書,道理也是無從講起。
而他們所認為的樸素道理,也只是適合用于在清水村的范疇中。
光是想想,宇文君都覺得很是頭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