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鎮,山下院落里。
年關將近,景父景母心中自然是盼望兒女都可回家過年,外界發生了什么,他們并不知曉,明日之宴之后的風言風語,他們更是一概不知。
屋內,銅爐放著兩個烤地瓜,老兩口喝著熱茶,想起了老家君侯鎮,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鄉親們了,了年紀的人,鄉愁自然是要更加濃郁一些。
也不知鄉親們現如今的日子怎么樣了。
忽然間,門外傳來陣陣腳步聲,景母連忙起身去看,一看才知曉是自己的親家母來了,臉頓時浮現出燦爛笑容,喜笑顏開道“今兒怎么有空”
細算起來,這大概是玉秀第一次來到山下的莊園看望這老兩口。
平日里也不說沒有走動,但幾乎都在半山腰的那片莊園里,日子久了,老兩口總覺得自己居住的地方少了些人情味。
景父連忙搬來一張鋪著赤紅色毛毯的椅子,柔聲道“快進來坐。”
景母的面向很好,一看便知是有福氣又很善良的人,饒是云端之的玉秀,也是打心底里是這么認為的。
玉秀入座后,景母連忙端來了一杯熱茶。
對于家人,景母已無私奉獻了很多年,往年無論如何艱苦,她都甘之如飴,現在也是這般。
玉秀微微一笑道“快要過年了,說起來人族的年味著實很重,今年那小兩口肯定是回不來了,你們也不要心存僥幸。”
“不過好在一點,我們三人還是在一起的。”
景父景母雖然一直都是熱情而善良的人,心思卻并不粗糙,親家很少說這些煽情的話,痕跡有些重,總覺得有些話親家沒有說出口。
可老兩口也不知該如何詢問。
景母想了想說道“是啊,年味兒陪伴了我們很多年,忽然間想起了老家那邊。”
“也不知一些親戚朋友們的現如今的生活是怎樣的光景。”
玉秀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略有云淡風輕的說道“有些事經不起任何推敲,戰爭殘,國庫吃緊,百姓賦稅嚴重,老家那里的親戚朋友,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不過年關對于人族而言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也許地方官府會出于人情關懷,政令松開一道口子,讓百姓過一個好年。”
“比較起這些,那些陣亡在戰場的將士們,那些將士們的遺孀,家眷們,日子才是真的不好過。”
“不知對于軍國大事,你們有何看法”
這是一個看似無聊的問題,可從玉秀嘴里問出來,便成為了一個誅心的問題。
景父景母微微錯愕,老兩口都意識到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記憶中,親家母除卻生活的瑣碎,以及一些簡單的學問義理和他們有所交流,正經事,從未有過交流。
起初景父覺得,可能家中不宜談論政事。
后來也明白了,和他們談論這些事,其實也不頂用。
如何回答,成為了一件值得仔細思考的事。
整個屋子里的氣氛,莫名的窒息了起來。
玉秀見狀,連忙打了一個圓場說道“不必如此緊張,我們只是閑聊,我們的意見,也左右不了那小兩口的意志。”
景父卻開口道“人心好斗,無可奈何,我們雖然一直都是老百姓,卻也深知,其實世的事情,過來過去都是圍繞著少數人的想法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