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灣開拓工程——填海造陸完沒幾年就被臺風帶著雨水一口氣淹沒了,還死了一百多號人。
青函隧道——泡沫年代人人坐飛機,誰還會坐火車?
以田谷廣明作為經濟大佬的身份都沒有想到,人人坐飛機的泡沫時代持續了沒多長時間,轟隆一聲經濟持續崩潰,大家又開始老老實實坐著火車。
而且因為乘坐的人越來越多,新干線不得不取消了原先設立的餐車,以提升運力。
“京都站已到達,請各位乘客……”
在路過神戶大阪時已經下去了一小半呈坎,而看著之后在京都下車的學生,列車上每個人都露出不忍的目光。
京都學生出去參加了一圈比賽,回到故鄉后卻發現——我家呢?
背井離鄉、滄海桑田也不外乎如此。
中京區的沙漠地帶一連霸占了多個新聞報業的頭條,海量的砂子到底要怎樣利用才好。
有人提議將砂子用在重建,有人建議把砂子利用起來修建紀念公園,還有人提議原封不動——最后這個被口誅筆伐了。
媒體人也只能討論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明明砂葫蘆、葛葉、明神門更有輿論價值,但奈何這些都是官府明令禁止討論的東西。
雖然不是每個京都人都住在中京區,有親人喪生的更是少數,但架不住有個別京都學生就是如此倒霉,剛一下車就忍不住哭了出來。
天空中不住的有飛行編隊飛過,車站廣播中也說著京都救援的消息,救援之后就是重建整備,島國人對超凡破壞的接受能力愈發的強。
不過車廂內的悲傷也就持續了幾分鐘的時間,京都對其他人來說太久遠了,又不是自己的家鄉,缺乏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感,最多也就是表達下同理心的悲痛。
“下一站是米原站……”
列車緩緩啟動,推著小餐車的乘務員從前一節車廂走來。
“請問有人需要京都的特產嗎……”
新干線上同樣也有推銷特產的乘務員,不過也分段,像是九州段就沒有,其他各段也在計劃逐步減少車廂內推銷。
按照每個站點的不同,乘務員推銷的東西也不同,像是京都的名特產一般說來就是名為八橋的和菓子,當之無愧的京都頭把交椅,京都每邁出兩個糕點,就有一個是八橋!
“有生八橋嗎?”
“您要什么口味的?”
“每樣都來幾份。”
八橋這名字十分古怪,就是島國人都對八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據說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八橋的樂師,然后流傳到如今各種魔改后變成了三角形樣式。
晴山達也先是獻殷勤的把生八橋獻給山村同學,接著又十分仗義的給隊伍里的每一人都分發了京都的土特產,特別是水野和海部,分到的分量和山村相同。
“大家要懷著對京都的感懷吃下去啊。”
拿著這個像是餛飩抄手云吞的點心,水野覺得自己像極了收取保護費的極道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