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的國歌伴隨著激昂的鼓點,以抒情的高音結束。雙方國歌唱罷后,各自的加油口號與t便響了起來,但更響亮、更具壓倒性的還是環繞全場、重新繼續響起的喀秋莎。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直播鏡頭和場邊大屏幕的鏡頭都給到了沙德,用來解釋這歌聲為何而來,為誰而唱。沙德在晚風中轉著圈沖著場邊的球迷們舉手鼓掌表達感謝,幾乎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回到了三年前俄羅斯杯的決賽夜。
他當時也在呆呆地小海豹鼓掌,盡管那場比賽輸掉了,可球迷們還是為他唱了喀秋莎。
進了兩個球的天才球員自然值得歌聲,但沙德當時不懂,他根本沒想過球迷們是在為他唱歌。后來經提醒才遲鈍地意識到這一點,可那賽季結束他就轉去切爾西了。
不需要聽得懂歌詞,喀秋莎的旋律就像具有魔力一般,把莊嚴的風雪和肅穆的壓迫感瞬間刮進了整個球場,讓好幾個法國球員在沉沉地呼氣這種狀況外的聲音當然也算一種壓力源,讓他們感覺像是在踢客場似的,很難不感到難受。
特寫鏡頭里沙德的黑發被風吹起,綠瞳仁清澈如玉,點點光芒。他成熟漂亮了很多,可沒有什么能改變記憶,沒什么能奪走初見的畫面,在主場球迷看來,他分明還是昔日的少年。
這一次不要輸
哨聲響了,比賽正式開始。和所有人想象中都不一樣的是,作為絕對弱勢方的克羅地亞抽到了首先開球后,一點小心觀察的意思都沒有,就果決地采取了主攻姿態。
都說大賽無名局,世界杯決賽這樣的場合,球員們往往壓力山大,教練們也一樣,心態都是先穩住不給機會,見招拆招,寧愿不贏拖進加時拖進點球,就怕輸。特別是強隊打弱隊,就沒見過弱隊不龜縮的開場瀟灑兩腳,八成又進不去,要是被抓著漏洞立刻就原地挨上一頓痛打怎么辦
但克羅地亞不僅果斷且義無反顧地策動了進攻,而且確實打出了壓
制力。
開賽3分鐘,沙德就從左路接佩里西奇傳球突入禁區,被法國守將瓦拉內迅速鏟走。兩分鐘后,克羅地亞右后衛福薩里科從右路發動攻勢,再次被法國后衛解圍。比賽10分鐘,莫德里奇長傳找沙德,烏姆蒂蒂急速搶點,幾乎成功清除,但沙德跑得實在是快,竟然硬是趕上了。
他在禁區里被放倒了,但裁判內斯托爾皮塔納大概是擔心比賽太快出現比分,竟然只是吹哨示意暫停,等待沙德起身,卻不要說給點球了,連一張黃牌都沒發。
克羅地亞球迷氣炸了,在看臺上揮舞著胳膊咒罵,但這并不能改變主裁判罰的結果。沙德也不是會在地上躺著鬧事的球員,已經利索地翻身起來了,甚至還拉了一把還躺在那兒不敢起的烏姆蒂蒂。
他感覺腳踝有點疼,可能是剛剛撞的姿勢太差了,腳踝甩到了人家腿骨,就好像把腳直接往門板上砸一樣,不痛才怪。不過踩在地面上跳了兩下,沙德又感覺痛感麻麻地褪去了,于是不再管。
畢竟這樣的侵犯和問題他從俱樂部到國家隊,從英超到世界杯,每場比賽都不知道要遭遇多少次。
他身體好,結實抗揍,從來不當一回事。
“沒事”
沙德大喊著沖隊友們示意不要再氣惱了,畢竟裁判已經開始打量場子準備吹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