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宗杰克遜不,我卻不那么認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格蘭特說到的,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當兩邊的外部條件差不多的時候,其實也還終究要回到戰爭的本質上來,仍舊要比拼將軍個人能力以及軍團的素質上,要么就比拼大后方的總體大局觀上,更高的一種戰術層面的較量。
其實,戰場的決策權,從前線挪移到了大后方甚至,直接挪移到了君主或者總統身上
這種情況,或許更致命更需要考驗領導者的軍事能力,全局協調能力,甚至戰略思維
一場戰爭,好像真變成下棋了
所謂的將軍、士兵、武器裝備在下棋者眼中,都是死物,都是資源
戰爭變得更加冷漠和理性了。
杰克遜更是一眼看到了現代戰爭的本質層面,真正決勝的,不再是前線,而是大后方的決策層,甚至最終還是系于最高元首
他的一念之差,可能造成滿盤皆輸。
美厲宗格蘭特正是這樣所以,我從沒有覺得,在這場內戰之中我居功至偉。真正的戰略英雄,真正的內戰英雄,是林肯總統
林肯總統說的,也是對的他考慮的不僅僅是我們前方的勝利,還要考慮后方所有東西的協調,以及最終戰斗決策的拍板。
最大的功勞,這樣轉一圈又回到了林肯身上。
林肯都有些意外了。
美世祖林肯所以,格蘭特和莪,算是相互成就了嗎這還真讓我有一些,惶恐,我不敢接受這個功勞,這些功勞,應該是大后方廣大的美利堅公民的支持吧。
林肯自然也不敢接受這個功勞。
美世宗羅斯福我好像更加理解了以前的是將軍和士兵互相成就,現在的戰爭升級,需要的是前方的將軍和后方的總統互相成就。然而好像又回到了古代戰爭的邏輯,依舊是皇帝或者總統,選擇自己比較信賴和有能力的將軍,這一切變了,好像又沒變
羅斯福都感覺又回到了原點了。
美厲宗格蘭特變了,羅斯福,怎么沒有變化。杰克遜總統不都說了嗎戰爭決策權到了總統或者皇帝身上,前線將領的兵權也回到了我們總統或者國會上,戰爭的決定權,最終到了總統一個人身上,需要我們的總統,有戰略思維和元帥思維也需要他背負戰爭失敗或者戰爭勝利的總責任。
唐僖宗李儇戰爭失敗或者勝利的總責任玄宗嗎
朱厚照立即對號入座李隆基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之前,的確還進行微操,這才導致安史之亂,他肯定是要負首要責任。
雖然不符合他們為了戰爭理念的決策權后移規律。
他那是安史之亂前的李隆基啊,大唐帝國的權力仍舊牢牢把持在他手中。
唐肅宗李亨就不行了,雖然也可能有決策權,但各地的將領已經不聽了。
隨后就大唐中晚期,節度使們自己又拿回決策權。
這種權力丟了可沒有那么容易拿回來。
但如果保持格蘭特他們說的這種戰爭框架,戰爭決策權還是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哪怕皇帝打了很多次敗仗,也依舊享有最高決策權,背負最高戰爭責任。
藩鎮做大和節度使可能的確沒了。
但皇帝要多打幾次敗仗,自己怕也是沒了。
國家整體也就沒了。
戰爭的賭注,也越來越大了。
唐僖宗李儇朕感覺理解了。
朱厚照這下真的是理解了,總之還是要看權力集中,集權越厲害,就掌握越多的決策權。
他們這邊,拋開亂世其他時間都如此。
只是有些時候,前線消息沒那快送達,皇帝不能決策而已。
基于此,太宗、宣宗等人才會那么喜歡御駕親征,主要就是為了及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