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比。
朱厚照更加明白了。
他們這邊的聰明人都來當官了。
因為他們留了科舉這條路。
而西方因為沒有科舉,其他大部分聰明人不得不走其他路,反而讓他們走出了康莊大路
美世宗羅斯福其實,我認為杰斐遜總統說的這個也很有道理,也可以拿生產力來舉例。智慧也是一種生產力,東方把更多的智慧放在了進入權力機構這條路上。我們西方因為進入權力的路被堵死了,更多的智慧,只能用在其他方面了。
這樣的區別投入,讓東方很早就成了大一統王朝,并且穩定統治東方很多年,有非常成熟到可怕的集權體制。
而我們這邊,智慧投入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熱兵器時代到來之后,才有人用智慧改進發明了火槍、發明了加特林、發明了馬克沁。
智慧,也是生產力的一種嗎
朱厚照感覺又一下被擊中了。
然后進一步釋然,權術這方面李東陽、劉健等等真的是登峰造極,甚至在已經有幾千年權謀爭斗的歷史之中,還能進一步推成出新。
可在其他方面。
譬如時下金陵寶鈔交易市場上。
這種陌生領域的東西,他們就顯得比較笨拙了。
但朱厚照也相信,這只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等他們在金陵寶鈔交易市場上長腦子了,他也不一定玩的過。
就如同他就險些弄不過徐云妙,差點被徐云妙逮住。
美太宗杰斐遜羅斯福這個總結很好,智慧也是生產力的一種。我們人類社會從中世紀到今天的改變,尤其是在近百年的改變,是牛頓爵士、胡克、萊布尼茨等等這些代表人類智慧巔峰的科學家,引導的智慧潮流,帶領了大批底層的學者貢獻智慧而造就。
就如同最簡單的書寫,以前我們這邊沒有紙。記錄一些東西,只能記錄在巖壁上,可現在我們不僅有了紙,還有了書籍,還有了專門的學科。這些學科,又促進了大家越變越聰明
杰斐遜舉的這個例子,朱厚照更是一下子明白了。
秦始皇批閱奏折,可依舊用的竹簡。
而他們卻用了紙。
這顯然也證明了,智慧就是生產力的一種表現。
而當前,大明讀書人,聰明人顯然已經足夠多了。
卻還想不出把鋼鐵產量提升的辦法,顯然是大明官場的官本位思想,吸納了太多智慧。
讀書人也不屑去參與這種工匠手藝。
還有,原來火槍在短時間內可以射出一百發子彈,火槍都出現了多少年,一百多年應該有了吧。
美利堅也才不過立國百年,甚至好像格蘭特都沒有見過那種威力龐大的馬克沁。
區區幾十年,從華盛頓時期的火槍,到克利夫蘭時期的火槍,就有了這么大的改變。
顯然還是他們民間智慧上投入了很多,才有這種改變。
大明的讀書人當了官就開始爭權奪利和勾欄聽曲。
算了,不想了,不想了。
唐僖宗李儇所以,我們的科舉制,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吸納了太多的集體智慧,算是弊大于利嗎我們不應該吸納這么多讀書人,應該鼓勵他們用他們的智慧,在其他領域但這樣也不對啊。世家門閥的危害,可比讀書人危害更大吧。
朱厚照一時間都想要取消科舉制了。
可剛出這個念頭,他又想到不能
隋唐開始的科舉制,本身就是皇帝用來打壓世家大族壟斷的。
而且,不吸納聰明人到朝廷,放任這些聰明人給世家大族用,皇帝更加危險。
慢著
這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