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的確比聲音快。
朱厚照很容易接受這個觀點,且克利夫蘭從戰爭烽火臺切入,直接對上了他的專業。
因為明朝關于軍情的傳遞更加精細了。
在烽火臺傳訊上,大明實行五烽及以上制度,并且利用硫磺、硝石等材料加上放炮的聲音,使軍情傳遞更加急速和準確。
如來犯敵人數目在一二至百余人之間,舉一烽,鳴放一炮;500人以上,二烽,二炮;1000人以上,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10000人以上,五烽,五炮。
這是簡單的聲音和光的信息利用。
這里,朱厚照當然門清。
美英宗克利夫蘭我們西方利用的信息傳遞方式,也是差不多。
這種軍情方式的簡單信息傳遞,形成了我們東西方早期,最先進的信息傳遞系統。普遍用在軍事上。
后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有了紙、文字,產生了書信。比起簡單的用火、光、煙,傳遞信息。信能傳遞的信息量更大了,但速度,仍舊不如烽火臺。比起聲音、光的速度,馬的奔跑速度還是要慢了一些。
在生產力沒有發展之前,我們東西方普遍用馬、船、鳥等做信使。鳥應該是最快的信使了。
那怎樣使信息傳遞最快呢
各位總統和陛下們,不妨設想一下,除了鳥、馬這一類的信使,我們平日生活之中,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比較快速的傳遞信息。不求信息很多,只是最簡單的一個詞敵人。需要精準而快速的傳遞這個詞。
克利夫蘭試圖引起互動,也想看看眾人接受的程度。
他說的那么簡單,應該沒有人不清楚吧。
美烈祖路易十六比鳥和馬更快的傳遞速度風聲音閃電可這些,不穩定因素太高了吧,也無法精準的傳遞信息吧。
路易十六想了一下,想不出比馬和鳥更加穩定而精準的信息傳遞載體了。
唐僖宗李儇朕也想不到。唯一快捷的,依舊是烽火臺吧,從邊境把烽火臺依次修建到帝都或者重要城市,這應該是最快的。
朱厚照也想不到,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更快的方式。
華夏地大物博,只有采取這種大修基建的笨辦法。
美太祖華盛頓難道是光閃電,你們掌握了閃電通訊的方式克利夫蘭,快說吧。我感覺已經無法想象了。
巨大的認知障礙,讓他們無法想象更先進的傳遞方式。
美英宗克利夫蘭好吧。我們的確掌控了一種閃電通訊方式,想要給大家理解其實不太容易。但我舉一個現象在雷電雨天,尤其是閃電比較大的時候,有些時候一道閃電劈下來,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發會不自覺的豎立起來。
克利夫蘭盡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話引導。
美烈祖路易十六有
美太祖華盛頓當然發現了。
唐僖宗李儇有這種事情。
朱厚照也積極回答。
美英宗克利夫蘭那避雷針李陛下你們也有吧,雷電雨天,高層建筑很容易被雷劈,你們東方的皇宮,應該有避雷設計吧。
唐僖宗李儇當然有
朱厚照耐心回答。
美英宗克利夫蘭那李陛下,你們有沒有發現避雷針必須是鐵木頭之類的不行。從這里是否意味著,雷電在鐵之中傳遞速度比較快
唐僖宗李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