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站著兩名宦官,年長的約莫三十多歲,生得闊面大耳,一雙瞇縫眼在洛千淮面上身上反復打量。年少的就要清瘦得多,斂眉站在年長宦官的身后半步開外,面上并無半分表情。
“你就是喬錦兒”年長宦官看了好一會兒,唇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原來這兩人并不認得那個小宮女。
但這也是正常的。她已經從錦兒口中得知,大豫宮內上了名冊的宮女足有八九千人,宦官的數量比宮女少些,但也少得有限。這么多人散落在偌大的未央宮內,除非同處一個宮室,或者是經常打交道的,其他宮人多是素不相識。
這椒房宮本來就荒僻,小宮女錦兒又是直接分到這兒來的,認識她的人本就不多。
眼前的人既然會將她錯認成喬錦兒,那就說明他們就跟她晚歸之事,沒有什么直接關聯。
她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做出恭敬的姿態低頭行禮“內官大人來到椒房殿,想來必要有事,不知道婢子能否幫得上忙”
那宦官抬眼向她身后望去,將門內的破敗之處看在眼中,口中嘆息道“哎呀,這么如花似玉的小模樣,怎么就給分到這等地方吃苦受累”
他滿臉都是惋惜之色,表情略微有些夸張,所以洛千淮本能地感到不妥。
她立即正色道“在哪里都是做事,婢子不覺得苦。”
“哈,哈哈。”那宦官似乎沒想到她會這般說話,微微一怔便笑了起來,回身跟后面的小宦說道“瞧瞧,還是個懂事的,說不定就配得起這般造化。”
那小宦本是面無表情,這會兒目光在洛千淮面上淡淡掃了一圈兒,便又垂眸躬身“少監說得極是。”
年長宦官早就習慣了他這般態度,不以為意地回身,見洛千淮還是先前的那副淡然的模樣,并沒有因他提起造化二字便想入非非驚喜失態,不由對她又高看了兩分。
也因著這樣,他方才說起了正事。
“我查過了最近兩年新近的宮人籍冊,你是錢塘人入宮之前隨阿母在外擺過食攤”
錢塘就是前世的杭州。洛千淮幼時被遺棄的地方,還真就是在杭州附近的一個小鎮。
她當然明白,對方說的是宮女喬錦兒的履歷。既是查得這么細,說明他們要她做的事,多半與她的過往相關。
她不好直接承認,也不能否認“不知少監查問這些,可是需要婢子去做些什么”
宦官面上的笑意更深“你可會做錢唐點心與小菜”
這還真是問對了人。就算喬錦兒現在站在此處,也不可能比她會的更多。
前世洛千淮從小到大一直都在蘇杭生活,對于杭幫菜是熟得不能再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