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很快就炊煙裊裊了,除了梅花的清冽香氣,空氣中還浮游著柴火氣,裹挾著米面之香。
陸南深幾人歇腳的住處很快就收拾得差不多了,臨出門前田管嬸還給他們的院門上了把大鎖,純黃銅大鎖,有成年男子兩個拳頭并在一起那么大,上頭還雕著紋圖,仔細一瞧是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一把黃銅鑰匙也是夸張,兜里揣不下,就只能一頭拴上細麻繩掛腰上。
田管嬸跟他們解釋說,“我們梅棠村啊其實沒有鎖門的習慣,都是夜不閉戶,但你們幾位是外鄉人,還有身外之物,我是怕村里的孩子好奇亂翻亂碰的,萬一弄壞了什么就不好了。”
做事考慮周全,無可挑剔的。
村中還是族長制,沒有依著當今環境改成村長的稱呼。梅棠村有四長老,叫法也是簡單,就是大長老、二長老依次而稱,其中任族長的便是那大長老。
田管嬸帶著他們一路前行,本是家家戶戶炊煙不斷,卻總是瞧見村民們將做好的飯菜往外面端,見著陸南深他們后也沒覺得意外,反倒是熱情地打著招呼。就聽田管嬸招呼著,“要抓緊時間啊。”
村民們也沒說什么,就是樂呵呵點頭應著,聽得陸南深他們幾人一頭霧水的,杭司不解,直接發問,“嬸子,是村里有什么活動嗎?”
田管嬸笑說,“到地方你們就知道了。”
一路紅梅傲放,風景是極好的。除了梅花就是海棠,這里雖說下雪,可溫度也沒那么低,所以海棠樹并未落葉,郁郁蔥蔥的。田管嬸跟他們介紹說,“我們的祖先啊之前是高門大戶,那是在朝廷領俸祿的文官,深愛梅花,又喜將海棠果做醬和釀酒,所以梅棠村里到處都是梅花和海棠。今晚長老們招待幾位的就是我們村自釀的梅花酒,保準你們在外面喝不到的。”
于是到了地方之后,陸南深他們才明白村中人忙碌是為了什么。
他們以為村中長老頂多就是在自家接待他們,畢竟是族長嘛,家里肯定寬綽不少。不想,他們是在戶外。
看樣子此地就是村中心,一張高懸戲臺古色古香,戲臺兩側分別栽有古梅花樹,雪白的梅花勝似雪,開了滿滿一枝頭。戲臺之下辦起了流水席,古樸四角桌,一桌四人,一字排開,目測能有將近二十桌。
有些菜是現場臨時搭的灶臺先做的,有些就是村民在自家做好端過來。村民們有些已經入席了,還有忙活幫忙的。戲臺上也沒閑著,有戲班子的人在咿咿呀呀地唱戲,聽著像是本村的戲碼,不論裝束還是唱腔跟外面的明顯不同。
四位長老都到齊了,見客人來了,也都禮數周到地起身迎接。
這般禮遇著實讓陸南深幾人倍感詫異,規格忒高了。
便趕忙回禮。
田族長德高望重,花白頭發花白胡須的,身穿麻色長衫,衣衫倒是不薄,自帶棉,但上了年齡的人畏寒,手里還抱著個裹著梅花圖案的繡鍛暖手爐。杭司瞧著這刺繡功底,心想著可不比外頭的蘇繡、京繡差呢。
其他三位長老差不多也是同樣的穿著打扮。
叫人看著怎么形容呢,要說多古色古香倒也不至于,但極具國風之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