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手持竹簡,躬身稟道:
“臣啟陛下,自變法以來,我大秦各郡縣皆設官學,蒙童識字者十之七八;農部新制曲轅犁,一夫可耕百畝;又得墨家所獻引水之法,關中良田歲收倍增。”
“太醫院研制青蒿丹,瘴癘之癥十愈八九;工部以機關術造龍骨水車,旱地亦能得灌溉之利。”
“今歲各郡上報,倉廩充實,路不拾遺。“
嬴政目光微動,冕旒玉珠輕晃。
“邊關如何?”
李斯再拜。
“蒙恬將軍奏報,長城沿線烽燧皆配連弩,胡人不敢南下牧馬;九原郡新墾屯田三十萬頃,戍卒自給有余。”
殿中群臣聞言,皆面露喜色,治粟內史出列補充:
“去歲關中風調雨順,河東粟米價賤如土,蜀郡新開鹽井百口,巴蜀之鹽可濟天下。”
嬴政指尖輕叩扶手,聲音在大殿中格外清晰:
“墨家機關進展?”
李斯展開另一卷竹簡:
“回陛下,咸陽至驪山已通鐵軌,機關車日行萬里;阿房宮地基以‘混凝土’澆筑,堅固更勝巨石;然”
他稍顯遲疑。
“墨家巨子言,飛天之器尚需時日。”
殿角銅漏滴答,嬴政目光掃過殿中群臣。
這些年來,大秦的變化確實翻天覆地。
田間用上了精鐵農具,市井出現了玻璃器皿,就連軍中箭矢都換成了標準化打造的鋼簇,但眼前這些峨冠博帶的朝臣,手中捧著的仍是竹簡;巍峨的宮殿,依舊保持著飛檐斗拱的形制。
這沒什么不好的,倒不如說對于子念所給他觀賞的后世的建筑風格,他才有些看不習慣。
變法之要,在于循序漸進。
“準奏。”
嬴政最終開口,聲音沉穩如鐘。
“農桑為國之本,墨家之術當優先用于民生,至于飛天之器”
“告訴墨家,朕可以等。”
李斯深深拜伏。
“陛下圣明。”
“去歲各郡上計,人口新增三十萬戶,賦稅較前歲增兩成;今春以來,天降甘霖,地出醴泉,實乃祥瑞之兆。”
嬴政微微頷首。
李斯手持竹簡,心中卻不禁泛起萬千感慨。
三年前的他,何曾想過大秦會在短短三載光陰里,發展到如此令人瞠目的地步?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成就,若是算上那位神秘的九皇子暗中提供的種種奇技淫巧,簡直堪稱仙神手段。
昔日橫掃六合,卻也僅僅占據六國土地的大秦,如今疆域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擴張數十倍。
西域諸國、南海群島、北境草原,乃至東海之外的諸多疆土,盡數納入大秦版圖。
百姓們只道是朝廷推行新政,卻不知那些突然出現的高產作物、神奇藥物、精巧器械,背后都有那位深居簡出的九皇子的影子。
甚至于,他們還前往了平行世界,見到了年輕時候的陛下,乃至于他自己。
那份感覺,說實話,真的有些難以言喻。
他至今都有些難以忘懷。
嬴政的目光掃過群臣,將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
他自然明白這些心腹重臣在想什么。
就連他自己,有時午夜夢回,也會對眼前的一切產生片刻恍惚。
“諸卿。”
“大秦能有今日,皆賴諸位同心協力。”
帝王低沉的聲音打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