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冗余的時代,大多數人習慣于讓ai總結內容。但如果正巧是自己裝逼的領域,還是要把具體內容看完,否則下次將無逼可裝。——裝逼者語錄。
電影工業的技術仍在不斷迭代,如今所有人都能拍電影,一個人就能完成,全程屁股不需要離開椅子,只需要用嘴說,用手比劃,系統自動按照你的意思改,什么特效,音樂,劇情,臺詞全都用嘴和手比劃出來。
最快的一小時搞定,不能再快了,畢竟身為導演得自己先看一遍,哪怕是兩倍速的。而慢的大多也只要一兩周,如果有持續一兩個月以上的制作周期,足以算得上精雕細琢。要是誰已年為單位,大家反而認為他在摸魚。
個人制作電影如今已經下沉到小學教材中,就和小學作文類似。當然,小學生的電影水準一般也和小學生作文類似。
如此普及的技術自然也催生出海量的信息,催生出海量的專業影評人,甚至評論影評人的影評人,也讓信息圈子的國界更為牢固,多數人只專注于小圈子內產生的信息。讓系統輔助歸納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但作為觀眾時,系統歸納有助于篩選,而作為創作者時,又沒人希望冷冰冰的兩句話概括自己的心血。
如今人人都是創作者,將心比心,也能理解。但信息之海量,哪怕專業影評人也不能盡覽的。于是地獄里的這幫人自然有了用處,鑒賞大量的冗余信息就是他們唯一的工作,就像以前監獄里的人踩縫紉機一樣。只是,這并不強制,因為如果真不想看,坐在屏幕前也可以視而不見。
眼下北海一號和氫蓮的機器人就坐在某位章北海的對面,而這位章北海剛剛看完十三部小學生電影,此時正在認真的寫影評。
兩人并不打擾,靜等他寫完。看他寫了長長一大段,似乎是遇到一個值得一評的電影。
良久,章北海收手,關掉屏幕,揉了揉太陽穴:“抱歉,久等了。”
“撿到寶了嗎?”氫蓮問。
“沒有,”章北海搖頭,“劇情老套,炫光特效,配樂稀爛,大吼大叫,典型的小學生自嗨作品。”
“那你還寫這么多?”氫蓮問。
“即便是有大量的系統輔助生成,但從中也能看出一些導演個人的想法,從一些地方能反推出對系統的問法或指令,進而能觀察到這個人,”章北海回答,“畢竟這些的電影都是一個人做的,一個人的想法更好猜一些,要是一個團隊做的,變數就多了。”
“就想以前寫書法,見字如見人?如今你也能看電影如看導演?”章北海借口一句。
“算是吧。”
氫蓮心中冷笑,她動用更高級的權限,調取了剛剛章北海的電影,然后搜索原作者創作時的近況。得知那部電影不過是一句話的產物,那個小學生只說一句:“我要做電影作業。”然后全程系統生成,小學生唯一的做法,就是第一個把它看完,然后說“就這樣吧。”
仿佛看兩個自以為是的人在相互吹捧,氫蓮看不起這種人。而眼前的這個所謂章北海,曾經不過是自然選擇號的一個士兵,氫蓮也認識,忍不住戳破他:“據我所知,這是近幾年常用的模版之一,章北海可能在地獄太久,沒能跟上時代。”
“是嗎?”章北海略微尷尬,遲疑片刻,“那我要不要收回影評?”
倒是北海一號開口:“這么較真干什么?古來測字看相,都不過是參考,你的影評也是參考,認真就輸了。”
“我倒是有一件事,希望能參考參考……”北海一號接著就把自己拍電影的想法說出來,主角就是自己為模版,背景就是現代,所有登場人物全部力求真實。
“……先假設一波,你一路拳腳打到艦首,直面東方延續,這時候你會說什么?”北海一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