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案子能偵破,犯人能被逮捕歸案,是絕對的好事。
工藤并不否認這一點,只是他有點挫敗立志想要當偵探的他,很難接受自己完全跟不上醫生的節奏。
怎么就突然知曉真兇了呢我到底錯過什么了
少年不由追問原因,以及犯人的犯罪手法。但做出這神來一舉的醫生本人,卻歪歪頭說
“犯罪手法這個我還不確定
,大概得現場仔細看看才知道,嗯你這是什么表情”
“你怎么會不知道”工藤新一不由拔高嗓音“你不知道,那是怎么確認犯人的啊”
“我不是偵探,但卻是一位心理醫生。”
名為尼昂的年輕醫生聞言彎起眼眉,隨后他將右手搭在左胸口,彬彬有禮地欠了一身
“雖然算不上什么大師和專家,但多少也有點貨真價實的能力,恰好,我最近正在研究的課題,就是微表情分析及行為學。”
“這位大倉先生并不是什么善于隱藏的人,因此在他被指認為嫌疑人的第一時間,我就確定了犯人就是他。”
微表情是心理學的一種,分析內容包括且不僅限于表情,還有聲音與肢體動作。
微表情的持續時間,大致在12512秒之間。
那是短到難以捕捉的時間,除了千錘百煉的特工,一般人基本無法自主控制。
而無意識的反應,往往會暴露出真實。
在工藤將他們列為嫌疑人時。
在警方鑒定科確定死者血液里的確存在迷藥時。
在尼昂開口,指認大倉為犯人時
在尼昂不著痕跡依次點名迷藥可能潛藏的地點,最后提及“藏在身上”這句話的時候。
初次殺人的前平民,完全不擅長掩蓋自己的本能反應。
他或許以為自己已經表現的足夠冷靜和無辜,卻渾然不知自己在聽見關鍵詞的潛意識反應,已經暴露了一切。
在尼昂眼里,堪稱破綻百出。
。
微表情的判斷,需要建立在足夠的經驗上。
你要見過別人憤怒時的模樣,才知道憤怒的表情會有什么變化。
同理。
你也要見過殺人犯的神情,才能知道他們在殺了人后臉上會閃現什么變化趨勢。
正巧,那些廣義上比較常見的關于憤怒、開心、愉悅之類的表情與肢體反應,還在學習的尼昂經驗不算多,他雖然對他人情緒敏感,擅長洞察人心,但也不能完全對此打包票。
唯獨殺人犯與犯罪事件例外。
畢竟這對他而言,是最為熟悉的日常般伴隨他長大至今的東西。
哪怕沒有因為假身份的需求而特地去補充這方面知識,他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鎖定大倉。
誰讓對方的表現實在是太過稚嫩又無謀了。
大倉在警察面前的一舉一動,在尼昂看來,都寫滿了謊言與遮掩的痕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