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帳篷中的趙宣檄,大致看了一下己方損失報告,隨后目光繼續看著地圖上的情況。一場伏擊戰小小的勝利,并無法讓指揮部內的人樂觀。
就在三個小時前,東部第17段海岸線上,海人類在艦炮掩護下重新建立了要塞基地。海人類掌控的海岸線段,向北推進了四十公里。
趙宣檄現在筆在地圖上勾勒的進攻方案,就是試圖將某段海岸線給奪回來。
此時兩方在島嶼上的戰事處于僵持狀態。雙方都有海上補給,誰都無法在短期內將對方徹底逐出島嶼。
就在趙宣檄咬著筆頭時。
一旁的參謀提示到:“大人,我們需要醫師,還有大量藥物。目前的消耗戰,我軍處于下風。我們的人,出現痢疾、蟲熱病,非戰斗減員嚴重。”
趙宣檄捏著筆,輕語道:“等我長城到了,一切就會扭轉的。”
此時趙宣檄已經有些后悔將戰線向南推得那么長了,以至于現在進退不得。
而參謀似乎以為趙宣檄還沒有認識到情況嚴重性,繼續補充道:“我不否認長城對對抗有利。長城加入,我們依舊要面對,他們在海岸的機械堡壘。我們在重火力上依然是劣勢。如果您要死磕這個島嶼,我預計我們要損失兩百個以上的戰斗小組(約為三千人)。”
三千人的損失,是趙宣檄現在軍事力量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絕對不可承受的力量損失。海人類在這個島嶼上部署的兩萬人,目前的消耗和陸人類是一比七,但是海人類消耗得起,趙宣檄消耗不起。
趙宣檄擺了擺手,對參謀官示意自己已經知道嚴重性,然后準備繼續集中注意力看地圖的時候,一旁木門打開,一位士官推門進入,低聲對著趙宣檄匯報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浙寧那邊,艦隊正在以‘嚴查走私’的名義,開始控制向南的航道。雖然還沒有徹底封鎖航道,但是很顯然是借這個機會想要訛詐勒索。
然后趙宣檄聽到消息,手上的筆抖了一下。撫了一下額頭,揉了揉太陽穴上不自覺冒出的青筋,深呼一口氣后說道:“現在,我們先集中注意力討論南邊的情況。”
此次戰爭中,趙宣檄最大的失誤,就是錯誤地估計了海人類的作戰決心。
……
在巨島嶼南部的海面上。
一艘噸位七萬噸的巨大戰艦在此停泊。這艘戰艦不能說是戰列艦,前后就三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小口徑”艦炮。
該大型戰艦,有三個直升機起降的平臺,三個雷達球。
而最為特殊的是,艦體中部,一個半徑七米的鼓包。這個鼓包,十七米高度,僅比戰艦的煙囪略低。
鼓包內有一個大型培養缸,內部的溫度控制電子系統,以及養料輸送的管道系統復雜而精確,保障一百五十噸子靈組合體運作。
這個發著藍光的大型培養倉,讓戰艦的中部猶如螢火蟲的屁股,在霧蒙蒙的海面上閃著微弱的光。
如此大型的靈裝,其效果,就是集長城和將軍的法脈職能為一體。
該戰艦的半球領域范圍超過五公里,請注意是半球形,目前陸地上超過五公里的法脈都是束狀法脈。
該戰艦將軍職業系靈脈發射的每一個光粒,可以將幾百個G的信息,在七秒內傳送到兩百公里范圍內的戰艦和機甲上,執行復雜的戰斗指揮。
這就是此時代海人類最頂級戰斗平臺——領域指揮艦。
此項武備起源,要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
當時,奧卡人堡壘職業和主力艦的結合,在大海戰上,用精準的炮擊給了海人類湊出來的主力艦隊成噸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