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紀,在東亞那種政府社會秩序非常強大的時代。出現城市邊緣的大規模饑餓現象,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當存在一個大的社會秩序收集人口資料,能夠組織動員,勞動力就不存在閑置。
這不,
熾白雇傭了一臺臺軍方的挖掘機,挖出了大量的水塘,然后這些水塘中開始放養魚類——水產養殖絕對是密集勞動產業,每天都需要人喂料、檢測水質等等。
而水產養殖廠,配套了罐頭加工廠——這也是大量吸納勞動力的工廠。
水產養殖的原材料方面,各種牧草,養殖蟲子,甚至直接化工合成甲醇蛋白。也都是軍方用不著費多大勁就能提供的。
之后非常非常廉價的食品就立刻沖擊了附近的市場。依靠從市場賺取的資金,就逐步能夠維持這個體系的運作。
并且這還沒完!社會調查組已經在調查一些其他加工業產業。所有的養殖場出產的產品可以用真空塑料袋和罐頭,配合低溫氮氣,進行保存。
——這就是大組織動員力上的優勢,如果說社會監管制度在先前農貿經濟上優勢還不明顯,現在開始運作加工業的時候,優勢就顯而易見了。
……
北地的軍方對這種發展當然是樂見其成。
第一這大規模產業自己不用投錢,第二:地是他們的,原材料也是他們供應的。相當于受到他們絕對控制。甚至工廠的安保系統,都是軍方人員控制的。
千川的軍方過去插手的都是礦業,還有運輸業。
地方人口管理,則是交給地方政府,因為軍方沒這個管理能力。但是現在他們發現能插手勞動力管理了?
這是什么情況,那就說明這種模式要是搞起來,千川的軍方就有不需要地方的能力了!
【1:當軍隊有能力能獨立運轉地方經濟,原來的政府就沒用了。同理2:若是政府發覺建造新式部隊戰斗力夠強,政府也就不需要舊軍。
在地球各工業國近代史上,前一種類如,不斷有軍政府上臺接管國家,而后面那種,就是清政府那種團練取代綠營,新軍裁撤北洋的情況】
……
因此北方這些在軍隊中的那幫精英們認為:
熾白商業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好好使用,那么在議會上軍方和老爺們扯皮的底氣會更足一點。
當然前提是要牢牢地把熾白控制在軍方手里。亦如數百年前,今天的渭水軍方也是認為未成年的熾白是比較好控制。
然而問題呢也就在這里,也只有蘇氣騰等少數人知道:熾白不是普通的商學院學生,而是一位長城。
熾白不是什么軍方背景,而是芯子上就是軍隊的人,未來肯定是要授予軍團長職位的。這怎么控制!
蘇氣騰就糾結啊:明明搞經濟,搞產業組織的好手。但是你有領域!這才能不能分在兩個人身上嗎?你這不是讓我難辦嗎?
……
回到投影對話的場景中。
融雪凝露出笑容:“那孩子,讓您操心了。”
看到融雪凝不隱瞞,蘇氣騰點了點頭拍手說道:“那里的話?都是自家的人。對了,融家對他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