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的裂風龍和三十個亞成體現在正在勉力抵抗,這個強勢的物種是有寄生絲功能的,所以在它們附近是有一個六萬數目的其他伴生族群。然而在均摘星一道道信息光粒仔細探測后,發現這個區域的所有物種都加入了對抗。
這是生物體系的競爭。
在三天前,電鏈蟲的新族群直接遷入了這個區域中。然后就是碰撞了,電鏈蟲和風箏海葵作為一個族群,裂風龍為最高獵食者的大量小型碎齒獸類種群在信息對接后也作為一個族群,如同養蠱一樣相互吞噬對方。
這可不僅僅是爭奪一個最頂端獵食者位置了,而是族群挑戰。
族群挑戰是磁云星內特有的概念,是有別于土之星這種氧化大氣下的生態圈的一種特色。
氧化大氣下都是碳水化合物為本的生物,所以交流是靠著聲音,而還原性大氣中物種生理上都是以金屬結構為主的,在信息交流時是電磁波。——在信息交互上就比氧化性大氣的生物高了一個級別。
但是高信息交流也帶來了一種情況,那就是每一個個體都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結果演化過程中,變成了一種非獨立的狀態。這就是跨物種之間能夠形成一種信息量巨大、反應靈敏的默契機制!
是的,是星球意識,不單單是金屬氫層,生物特性也支持這種共同默契。
當年人類星球開發機器遭到了整個磁云星所有物種的聯合騷擾就非常詫異——“為啥,不同物種,都進攻自己?”
后來了解到這個機制后,就設計物種形成了以己方為主導的生物群!當然在這個機制下,其內部出現矛盾,也是按照這種情況來解決的。
……
在云層中,巨獸在相互廝殺,而一條條小型生命,也在合力在對外來的同級別入侵者吞噬。如此眾志成城,讓均摘星剎那間覺得應該給自己放一個鬼子進村的bgm。
倘若電鏈蟲只威脅到了裂風龍,對其他生物鏈的物種并沒有過強的獵食能力。該生態圈內其他物種不會開放和裂風龍的電訊號鏈接。
而現在,電鏈魚是大小通吃,還要自己在這個區域內將風箏海葵組成巨大的濾網,不允許其他各種小物種破壞。
這種既要搶這個地區的戰力擔當,又要種田絕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的行為,不可謂不過分。
均摘星原本計劃是在第一階段消滅裂風龍一族,然后再逐漸替換下面的一個個生物層。——也就是按部就班,一個一個階段的小打。
但是計劃疏漏了這個世界生物群默契的反應烈度,立刻演化成了大打。
不過,這些個生物群,畢竟不是人類社會。在這個只要拼效率對抗中。八十年前就定性各類生物群,比起分工明確的電鏈蟲并沒有恐怖的壓倒優勢。
現在機艙內鋼鐵雄心每隔十分鐘就用激昂的語調對均摘星匯報一次戰況。(實則是拍馬屁!)顯然,大打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機艙界面上大量偵測數據顯示,電鏈蟲、風箏海葵族群體系,物質、能量正在緩緩盈余!
而這樣的沖突戰場,在均摘星操作平臺的地圖上有二十一個點。現在只有三個出現了能量和物質虧損。絕大部分比均摘星守著的這個戰場要贏得干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