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責,嗯,這應該就是我這一世的該履之責了吧。”
……
均摘星認為自己找到了時代履責任務,頗為心安,為自己下半生的努力進行了規劃,然星際內的局勢正在發生巨變,一場巨大的風波正在悄然醞釀。
宇宙歷830年開始,火之星抵抗組織,在聯邦持續長達數十年不斷的壓制下,終于陷入了絕境。
火之星表面水體面積只有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的水表面積現在被聯邦完全控制。
火之星表面多山地形,聯邦在一百年前的戰爭中在這些區域使用用溫壓彈、有機磷劇毒彈等武器,始終無法徹底根除火之星的抵抗組織。
而在五十年前,聯邦在火之星上干了一件非常非常徹底的事情。先控制了火之星表面那只有十分之一面積的水體,然后投放大量內部鍍鋁的空玻璃球,就這么如同浮萍覆蓋一樣,填滿了火之星表面的那個大水體。
這種玻璃球幾乎是將所有光線全部反射走了,同時杜絕了水體表面的蒸發。聯邦在星球表面的工業力量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完成此方案(旁白:這并不夸張,二十一世紀初地球也有如此能力,目前北太平洋塑料垃圾大陸總面積350萬平方公里。)
這是類似均摘星,在水之星上搞的綠冰計劃的效果——只不過這要更狠!綠冰計劃需要五十年才能讓生態災難初見端倪,但是這種玻璃球只用了十年,就徹底隔斷了整個火之星的水循環。
縱然火之星上物種非常耐旱,也在短短五十年內,進行了徹底大滅絕。
火之星上的抵抗組織能夠扛得住炸彈,能夠扛得住毒氣以及自動化兵團搜山,但是擋不住這直接截水的可怖。地下暗河一條條都干涸了。大地龜裂,沙塵暴肆意,百分之五十的土地晝夜溫差達到了一百度。
近些年來,火之星上的抵抗異常激烈,不是他們的戰斗力變強了,而是垂死掙扎、回光返照。
宇宙歷836年10月(一年半前)
聯邦的戰爭軍艦載著蘇天基、融繼璇等多位年輕的指揮官到達火之星。掀起了這最后的滅種戰爭。
在經過一年的戰斗后,大片大片的抵抗區域淪為死境。——真的是那種漫步幾十公里,除了沙粒被風席卷的聲音,就沒別的動靜的恐怖。
現在最后的戰場,是在火之星南邊不到四百萬平方公里的盆地上。這是火之星抵抗組織最后的根據地,這里曾經是火之星的一片海洋區域,按照陸相盆地生成石油的理論,這里由于千萬年的海洋浮游物沉淀,形成了豐富的石油。
火之星在這里的抵抗組織,是通過石油的裂解,在攫取寶貴的水資源,在這里進行著最后的戰爭。
……
締盟城。
這是火之星六百年前,曾在這里建設的一個功能齊備的軍事要塞,但是早已在數百年來接連不斷的核打擊中,變成了廢墟,彈坑已經嚴重破壞地表,使得其無法作為一個正常的地表鐵路樞紐。
當然,這數百年來,雙方指揮官在地下修建直徑只有一米的管道,在這個城市周邊修建地下地上傳輸站臺,締盟城的地下也經常出現鉆頭開挖設置中轉樞紐的現象,所以依舊有爭奪的價值。
一只只金屬外殼,同時焊接著機槍炮臺的昆蟲在廢墟的砂礫中爬行,幾丁質甲殼的鰲足宛如粗糙的巖石,動作非常緩慢,然而唯一的好處,是甲殼每一處縫隙都牢牢的密閉完成了鎖水。這種椰子蟹般的生物兵器,是火之星抵抗組織現在唯一能夠大量生產的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