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多位神子跟隨在均摘星身后,他們看似是從屬的姿態。
因為戰爭真理本體正在和均摘星并行。
均摘星對著玻璃缸中的人發送詢問:“現在的狀況怎么樣。”——此時缸體中的年輕人并沒有領域,所以看不到均摘星身旁的戰爭真理。
他抬頭看了看均摘星:“長官,我的狀態很好。”
均摘星點頭:“十四個小時后,進行植入手術。”說到這,均摘星摸了摸胸口。
現在均摘星五號眉心思維容器的地方,對接了一個信息導出的裝置。思維容器內的思維,可以細分為五百一十二個小塊,植入其他人的脊髓神經簇中,變為附腦結構。
……
聯邦不是沒技術水平可以這么發展,而是道德和利益上都不允許,這種單純將知識均分的方式,只對少數人有利,讓這些人不用努力就能輕而易舉獲得六十分的水平。
但是對文明來說:知識總量并沒有提升。甚至會因為非學習型傳輸而出現偏差。天體塔學院都因為演測少了,出現了紙上談兵的現象,而這種直接不思而授的情況,只會教條化。只有人工智能才會這樣直接吸收知識。
發散性學習,進而創新思考是人類的責任,也是權力的基石,這就是,指揮官位居戰爭核心,而人工智能只能打下手的原因。
聯邦那邊,沒有任何一位指揮官會允許某些人來這么侮辱這個職業。然而神子這邊并沒有這個意識,他們并不知道成為指揮官所需付出的努力和辛勞,故,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文明發展出這種職業的踐踏。
基于利益**而聚集起來的神子們現在是十分現實的政治動物,見到某人優秀,心里率先翻滾出的并不是贊賞,而是想要瓜分的嫉妒。
均摘星卻因為現實壓力,不得不妥協。
均摘星:下一步防御戰略將圍繞海洋根據地進行,因為海洋工業設施體系,還必須依靠這些人進行收集。
但是稍作妥協,并不是徹底放棄抵抗。
均摘星松了思維轉移的口子,但是還是盡量減少思維可能造成的弊端。也就是設立一系列安全標準規矩。
標準1:思維容器中的記憶方式不會一下子開放。首先要每日完成相應的定體術訓練,而且還要完成相應的作戰演測任務后,才能解鎖。
標準2:思維容器解放的速度越快,思維容器的思考模式維持得越短,也就是說,慢一點解放,能讓思維容器內部思維持續的時間長一點。
標準3:思維容器定時開放,每日開放時不超過四個小時。——杜絕肆無忌憚用思維容器,來進行非學習的娛樂。
那幫神子會不會老實遵守呢?應該會有一幫“正道”老實遵守,但是也絕對有一些家伙,急功近利走“邪道”繞開規矩。
均摘星:“那就看他們造化了,所有的提示,已經仁至義盡。”
相對于投機取巧的“植入計劃”,均摘星有著另一個方案來抹平社會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