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緊接著就七八秒后,大片海域上,一艘艘求進會潛水戰列艦浮出海面。抬起電磁炮管,炮管浮出水面,迅速發射炮彈,并且在五分鐘之內開始下潛。如此速度,比水之星的那幫抵抗者們二十分鐘才能完成下潛的宗教兵們要強。
當然,聯邦在土之星上的天基反擊網也比水之星上強很多,大量的聯邦重型衛星在被導彈打下來之前。選擇了投放錐狀彈頭,求進會的這些戰列艦在海面上用激光系統攔截了百分之七十的彈頭,但是還有十二艘戰艦,被彈頭穿透了三百米的水層后,轟然擊沉。
不過這是高手過招,水下戰列艦敢冒著風險來上浮,所完成的任務一定是讓對方頭疼無比的。雙方招招都相互針對。
在聯邦第十七艦隊上空。就迎來了電磁炮彈雨點般的打擊。在三十秒不到的時間內,彈頭群突破防護陣線,直接砸到了艦隊正中央主力艦上。整個艦隊正中央火光繚繞。而隨后大量水滴炸裂效果般的細小顆粒隨著氣流散射四處拋散。
而這個時候,蘇天基則是斷然下令,對該海域進行核磁脈沖覆蓋攻擊。
最終,在磁脈沖敵我不分的壓制中,17艦隊在求進會深海兵種的圍攻下。全部沉沒。這可是43艘輔助戰艦,十多條大型主力艦,毫無疑問,絕對是聯邦虧大發了。
回望這場戰役,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核心艦隊被擊傷后,為什么蘇天基下令在該海域上發動核武進攻,而不是調集海上機動力量收縮呢。
戰后部分幸存浮標聲吶資料顯示,的確存在幾十個大型深海螃蟹形的移動戰爭基地有向著大陸架挺近的跡象。這說明了,蘇天基所下達的拋棄前沿艦隊,下令核打擊的命令似乎是正確的。
在聯邦已經徹底丟失制電磁權的情況下,均摘星極有可能利用這個時候的信息優勢,對17艦隊重創后漏出的防御口子來一次突擊!——按照諸多指揮官對均摘星的秉性了解,這種事情不是“極有可能發生”,而是“絕對會發生”,這場大規模導彈發射,戰艦上浮,基本上就是均摘星準備下餃子前準備的醋了!
……
那場戰役早已經落下帷幕,從戰損比上,雙方幾乎是半斤對八兩,聯邦雖然損失嚴重,但是生產力對比上,僅僅是毛毛雨。
但是給聯邦帶來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這三百年來,聯邦還沒遇到過,掌握全面水上優勢,掌握太空優勢,海底一方在維持防御正規作戰的時候,還有反打的能力!要不是蘇天基及時在求進會即將登陸的沿海地區決策果斷,全頻電磁壓制。
均摘星極有可能得手,因為一旦登陸,突進到聯邦海岸線附近,核電磁壓制,壓制的就不是均摘星登陸,而是破壞己方防御體系的通訊網絡。
……
此戰過后,聯邦上層把控制者在土之星上空的巡航任務重新補充下來,至于下一步該怎么辦,一位位上位指揮官心里沒底。不過,這又是指揮官,又是艦隊值班,已經讓聯邦極為吃力了。
蘇天基等指揮官只能壓著均摘星不登陸,至于對深海信息障礙區域的突破,只能說聯邦一方人力緊缺。
重新部署了八月作戰計劃,全球總戰略研討會,開得差不多了,這時通訊平臺上,閃爍光芒,幾秒種后,融繼璇上線了。
當人工智能提示融繼璇上線,蘇天基抬起頭對自己內人問道:“剛去(通訊投影)崤山那了?”